達枿的意思、達枿的詳細解釋
達枿的解釋
高峻貌。 唐 韓愈 《南山詩》:“旋歸道迴睨,達枿壯復奏。” 錢仲聯 集釋:“ 方世舉 注曰:達枿,高貌。 徐震 評釋曰:按此二句言于旋歸途中回視,則高峯巍然復在前也,達枿蓋即嵽嵲之音轉。”
詞語分解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 枿的解釋 枿 è 古同“蘖”(a.樹木砍去後又長出的芽子,如“山無槎枿。”b.樹木砍去後留下的樹樁子,如“今洲上猶有陳根餘枿。”)。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達枿”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dá niè
釋義:形容高峻、險峻的樣子,多用于描寫山勢或物體的高大形态。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
出處與注釋:
該詞出自唐代韓愈的《南山詩》——“旋歸道迴睨,達枿壯復奏”。
- 清代學者方世舉注為“高貌”,即高聳的形态;
- 現代學者徐震認為“達枿”是“嵽嵲(dié niè)”的音轉,後者在古漢語中同樣表示山勢高峻。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作品中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山峰、岩石等高聳物。需注意其生僻性,現代寫作中更常用“巍峨”“險峻”等替代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枿(dá dǔn)是一個漢字,意思是指遠離或追趕到達目标。這個字由“辶”和“林”兩個部首組成。辶是一個表示走的意義部首,而林是一個表示樹木的意義部首。這個字共有15個筆畫。達枿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是達梃。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很多變化,達枿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比有一些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達枿的例句:
1. 他終于達枿了他的目标,取得了***************。
2. 這次比賽他跑得很快,迅速達枿終點線。
組詞:達枿線、達枿目标、達枿成功
近義詞:到達、抵達
反義詞:離開、追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