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枿的意思、達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枿的解釋

高峻貌。 唐 韓愈 《南山詩》:“旋歸道迴睨,達枿壯復奏。” 錢仲聯 集釋:“ 方世舉 注曰:達枿,高貌。 徐震 評釋曰:按此二句言于旋歸途中回視,則高峯巍然復在前也,達枿蓋即嵽嵲之音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達枿(dá niè)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植物經剪伐後重新生長的枝條,引申為重生或再興之意。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樹木被砍伐後從殘留根莖處長出的新芽或新枝。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例:《後漢書·文苑傳》"草木達枿,以喻複興"。

  2. 引申義

    比喻事物經曆破壞後重新煥發生機,常見于描述家國複興、文化再興等語境。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枿"字條釋義。


二、字形與字源考據


三、典籍用例

  1. 《尚書·盤庚上》

    "若颠木之有由蘖。"(注:由蘖即"枿",喻殷商複興)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尚書正義》。

  2.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桁楊之木雖朽,達枿之萌可待。"(以"達枿"喻指律法革新)

    來源:《文選》卷三十六,中華書局影印本。


四、相關通假與異寫


"達枿"作為古漢語複合詞,兼具植物學本義(再生新枝)與文化象征義(衰而複振),其使用多見于漢魏至唐宋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見。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尤重其"破敗中重生"的哲學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

“達枿”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dá niè
釋義:形容高峻、險峻的樣子,多用于描寫山勢或物體的高大形态。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

出處與注釋:
該詞出自唐代韓愈的《南山詩》——“旋歸道迴睨,達枿壯復奏”。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作品中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山峰、岩石等高聳物。需注意其生僻性,現代寫作中更常用“巍峨”“險峻”等替代詞。

别人正在浏覽...

白稻抱獨拔趙易漢憊懶秉文經武不凡操身行世馳景充虛道舉短打惡辣方釳蜚鳥盡,良弓藏逢年焚骸複會服喪感同身受感音膏理亘代乖誤函詢含元殿鴻彩黃樓剿除甲綴介蒂金叵羅蹶蛩慨爾看門客家覽察諒解率德蔫綿匿行泡澡烹鮮披裘負薪栖鳥球獵燃灰三閣三栾神羊施德四畿松話糖廠袒哭頹疊馱價偎冬相生相尅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