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愛好。《後漢書·張衡傳》:“ 衡 善機巧,尤緻思於天文、陰陽、歷筭,常耽好《玄經》。”《北史·常爽傳》:“耽好經史,愛翫文詞。”《北史·魏收傳》:“ 子建 為前軍将軍,十年不徙,在 洛 閑暇,與吏部尚書 李韶 、 韶 從弟 延寔 頗為弈棊,時人謂為耽好。”
“耽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ān hào,意為特别愛好、沉溺于某種喜好。以下是詳細解釋:
《後漢書·張衡傳》
“衡善機巧,尤緻思於天文、陰陽、曆筭,常耽好《玄經》。”
(張衡擅長機械技藝,尤其專注于天文、陰陽、曆法,特别沉迷研究《太玄經》)。
《北史·常爽傳》
“耽好經史,愛翫文詞。”
(常爽癡迷經史典籍,喜愛研讀文學作品)。
唐代貫休《寄鄭道士二首》提到:“常憶蘇耽好羽儀”,以“耽好”形容對儀态風度的追求;清代陳曾壽亦有“耽好妨生我一癡”之句,體現對愛好的執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耽好》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對某種興趣或愛好沉迷、追求過度,以至于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傾向。
《耽好》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耳部和女部。根據古代字典記載,耳部有6個筆畫,女部有3個筆畫,總體來說,《耽好》共有9個筆畫。
《耽好》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部中國古代經典小說中。它原本是描述賈寶玉對黛玉的深愛和對她的一切喜好、追求的一種說法。
《耽好》的繁體寫法為「耽好」,其字形與簡體完全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過程中,「耽好」這個詞并沒有出現,所以沒有對應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他對攝影真是耽好,每天都拿着相機四處拍攝。
他的繪畫耽好影響到了他的學習,導緻成績下降。
耽溺、酷耽、耽擱、耽誤、奉耽。
癡迷、沉迷、迷戀、入迷。
淡漠、不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