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懷的意思、耽懷的詳細解釋
耽懷的解釋
猶潛心。《三國志·魏志·管甯傳》:“大中大夫 管寧 ,耽懷道德,服膺六藝。”
詞語分解
- 耽的解釋 耽 ā 沉溺,入迷:耽樂。 遲延:耽誤。耽擱。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懷的解釋 懷 (懷) á 思念,想念:懷念。懷舊。懷鄉。懷古。緬懷。 包藏:懷胎。心懷鬼胎。胸懷壯志。懷瑾握瑜。懷才不遇。 胸前:懷抱。抱在懷裡。 心中意:心懷。胸懷。正中(恘 )下懷。耿耿于懷。 安撫:懷柔。
網絡擴展解釋
“耽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現代常用義(情感層面)
指對過去的人或事過度沉迷、難以忘懷,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
- 構成解析:“耽”有沉迷、停留之意,“懷”指心懷、情感。組合後強調情感上的執着。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對逝去時光、舊人舊事的眷戀或惋惜,如“耽懷故人”“耽懷青春”。
- 情感特征:可能包含美好或痛苦的回憶,但共通點是對“過去”的無法割舍。
二、古籍中的特殊義(行為層面)
在部分古籍中,“耽懷”可表示潛心專注于某事,例如《三國志·魏志·管甯傳》中的“耽懷道德,服膺六藝”,指專注研究學問與品德。
三、使用建議
- 現代語境優先采用情感層面的解釋,因其更符合當代語言習慣。
- 古文引用時需結合上下文,避免與現代含義混淆。
- 注意與“緬懷”“懷念”等近義詞區分:“耽懷”更強調情感的沉迷與難以自拔。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法,可參考《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耽懷(dān huái)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詞,拆分部首為“耳”和“心”,總計有10個筆畫。它來源于古代經書《易經》,并在後來的使用中逐漸轉化為一種描述内心情感的詞語。在繁體字中,耽懷的寫法為耽懷。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耽懷可以寫作耽懷或耽傀。耽懷作為一個詞語,意味着心神沉迷、難以擺脫,常用來形容對過往時光、人物情感以及悲傷事物的懷念和追思。以下是一些例句: 1.她經常耽懷着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 2.他對失去親人的痛苦無法耽懷。 3.在這個秋天的夜晚,我心中所耽懷的一切都在漫天的繁星中端詳。
一些與耽懷相關的組詞有:耽悲(dān bēi)、耽憂(dān yōu)、耽思(dān sī)、耽讀(dān dú)等。與耽懷意義相似的一些近義詞包括:念念不忘、牽腸挂肚、萦繞心頭等。相反地,一些反義詞有:淡忘、漠不關心、放下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