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敷衍了事。亦指不得不做,勉強應付。 俞弁 《逸老堂詩話》卷下引 陳霆 《渚山詩話》:“近世士大夫遇事退恕,則曰:‘過背之後,不知和尚在鉢盂在。’其擔任者,則曰:‘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
“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成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字面意義
源自佛教寺廟的日常儀式,指和尚每日需按時撞鐘,體現職責所在。字面可理解為“在崗位上一天,就完成當天的任務”。
核心内涵
通過撞鐘這一重複性行為,引申為對職責的态度,既可能表達敷衍應付,也可能體現恪盡職守。
貶義用法
褒義用法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西遊記》第十六回或現代漢語詞典(來源:)。
“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鐘”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一時沖動或粗心大意,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當(一)日(曰)和尚(飯)撞一(壹)天(元)鐘(钅鐘),其中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讀音和意義。
來源:
《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鐘》這個成語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東坡志林·鈍壺》中。故事裡有一天,蘇轼在寺廟中看到一座巨大的銅鐘,他順手撞響了鐘,結果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聲,震動山谷,甚至傳到遠處的寺廟。這個情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後來形容不經意間造成重大後果的成語。
繁體:
《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鍾》(Traditional Chinese)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的文獻中,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但是整體意思和現代用法是相同的。
例句:
他本來隻是玩笑一下,結果不小心碰翻了水杯,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整個派對都變得一團糟。
組詞:
當賊喊捉賊、一日三秋、和尚打傘等。
近義詞:
當機立斷、惡有惡報。
反義詞:
小心翼翼、小題大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