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awnshop]∶收典當物作為抵押而貸款的店鋪
(2) [pound]∶保存私人財物待主人贖回的庫棧
舊時專營收取抵押品放高6*利6*貸的店鋪。放款多少,按抵押品的估價而定。放款額一般在抵押品價值的五成以下,剝削嚴重。抵押期限自六個月到十八個月不等。押款人過期不贖,抵押品即歸當鋪所有。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七:“﹝ 和珅 ﹞ 通 薊 地方,當鋪、錢鋪資本十餘萬,與民争利。” 蘇曼殊 《碎簪記》:“天明,餘亟僱車馳至 紅橋 某當鋪,出新錶典押。” 茅盾 《林家鋪子》五:“她那件大綢新旗袍,為的要付 吳媽 的工錢,已經上了當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當鋪漢語 快速查詢。
當鋪是中國傳統金融行業的重要形式,指以收取動産或不動産作為抵押,向借款人發放短期貸款的機構。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當鋪為"專門收取抵押品而借款給人的店鋪"。借款人(典當人)将物品作押換取貸款,約定期限贖回,逾期則當鋪有權處置抵押品(流當品)。
運作特征
據《現代漢語詞典》,當鋪需通過專業評估确定抵押物價值,按比例放貸(通常為估值30%-70%),并收取綜合費用。其核心功能是解決短期資金周轉需求。
起源發展
最早見于南北朝寺院"質庫",宋代稱"解庫",清代成為主流金融業态。北京現存最早的當鋪遺址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行業規範
《大清會典》記載:當鋪需經官府核準,懸挂"當"字招牌,典當利率受法律約束(通常月息2-3分)。光緒年間全國當鋪超7000家,形成完整行業體系。
典當流程
術語體系
形成特殊行業用語,如:
社會功能
作為古代普惠金融載體,既滿足平民應急需求,也服務于貴族資金周轉。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帝行樂圖》中可見宮廷當鋪場景。
符號象征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社會縮影,如茅盾《當鋪前》描寫1930年代經濟蕭條下的民生困境,反映其社會經濟晴雨表作用。
權威參考資料
“當鋪”是中國傳統社會中以收取抵押品放貸的金融機構,其含義和功能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當鋪是舊時以動産或不動産為抵押,向借貸者提供短期高利貸的店鋪。抵押品價值通常被壓低至原價的50%以下,借貸者需支付利息,逾期未贖則抵押品歸當鋪所有。現代當鋪雖保留抵押借貸功能,但經營性質已規範化,與舊時的高利貸剝削有本質區别。
當鋪既是經濟工具(解決燃眉之急、促進物品流通),也是曆史符號(反映古代金融形态)。例如,南朝寺廟通過當鋪積累財富,甚至影響政治;清代和珅等權貴也涉足當鋪經營。
不同朝代對當鋪的稱呼各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基礎定義)、(新舊對比)、(曆史案例)、(朝代發展)。
鳌鼻白頭之歎辯道避阱入坑璧連筚門圭窬不登登長齋抄手呈辭楚壸磁滞得悉點翰砥草度長絜大恩門鵝鴨凡世風器分配律杠子慣世行不逾方含景橫殃飛禍澒挏厚利話靶戲接墒鏡目津津有味金爵钗酒舍抉剔阬阱可丕丕匡剌狼心狗行蘭薰淩诟臨拓利足隆烈陸謝南宗篇籍千補百衲乾雪僑縣情報局拳儇毧毯上人嗜好塑煉貼潤蚊蝱武童生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