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結黨專權。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鼇拜》:“皇祖( 康熙 )以 鼇拜 黨權不法,怙惡弗悛,用人行政,專恣妄為,文武百官欲盡出伊門下,與 穆裡瑪 等結成黨羽……特降諭旨,嚴拿勘審,并親加鞫問。”
2.政黨的權力。 胡也頻 《到莫斯科去》四:“現在不操着黨權和政權的并不是一種羞辱,正如現在操着黨權和政權的也不是一種驕傲。”
“黨權”是一個曆史性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結黨專權的行為,即通過拉幫結派形成政治勢力,壟斷權力、幹預朝政。該詞帶有負面色彩,常用于描述權臣或集團濫用職權的現象。
曆史語境
典型用例見于清代鳌拜事件。據記載,康熙皇帝曾因鳌拜“黨權不法,怙惡弗悛,用人行政,專恣妄為”,且與穆裡瑪等人結成黨羽,最終下令嚴懲。此例反映了“黨權”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批判權力集團對朝政的操控。
詞源與結構
現代關聯
雖為曆史詞彙,但其核心含義與當代“結黨營私”“權力壟斷”等概念相通,可用于分析曆史或政治領域中的權力鬥争現象。
建議結合具體曆史文獻(如《清史稿》)進一步探究該詞的使用場景及演變。
黨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黨”和“權”。 “黨”字的拆分部首是“⺹”,總共有四畫,“權”字的拆分部首是“木”,總共有十畫。
“黨權”一詞來源于漢語,是中國獨有的詞彙。它用來描述政黨在政治領域中的權力和地位。黨權指的是一個政黨所擁有的組織、立法、執政和決策等方面的能力和權限。
在繁體字中,“黨”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而“權”字在繁體字中寫作“權”,多了一個額外的“冇”部分。“黨權”一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黨”字的寫法有所差異,字形有時候會被寫成上下結構,并且字形不太規範。“權”字則相對保持一緻,字形與現代相近。
以下是一些使用“黨權”一詞的例句:
1. 政治體制中的黨權應該與公民權益相平衡。
2. 這個政黨利用黨權侵犯了人民的利益。
3. 政府應該加強對黨權的制衡,确保合理的政治運作。
組詞:黨派、黨員、權力、權益
近義詞:政權、統治、管治
反義詞:人權、民主、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