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滅的意思、蕩滅的詳細解釋
蕩滅的解釋
掃除;消滅。《漢書·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滅古法。” 明 唐順之 《牌》:“示仰 舟山 倭 夷人等,爾輩竊據彈丸一隅之地,若朝廷動調大兵,即時盪滅,何足為難!”
毀滅;消滅。 宋 司馬光 《河東節度使潞國文公先廟碑》:“及 秦 ,非笑聖人,蕩滅典禮,務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 清 顧炎武 《登岱》詩:“ 羲 黃 與 堯 舜 ,蕩滅同雲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周三》:“﹝ 周三 ﹞拱手笑曰:‘蒙重託,妖類已蕩滅矣。’”
詞語分解
- 蕩的解釋 蕩 (蕩) à 清除,弄光:蕩平。掃蕩。蕩除。傾家蕩産。 洗滌:洗蕩。滌蕩。蕩口(漱口)。 搖動:搖蕩。蕩漾。蕩槳。 行為不檢,不受約束:蕩逸。放蕩。浪蕩。蕩子。 * 。狂蕩。蕩檢逾閑。 四處走動:遊蕩
- 滅的解釋 滅 (滅) è 火熄:熄滅。 消失,喪失:滅口。滅亡。不可磨滅。滅族(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犯罪,株連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親屬,都被一起殺掉)。 淹沒:滅頂之災。 亡明着 筆畫數:; 部首:火; 筆
網絡擴展解釋
“蕩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蕩滅”指徹底掃除、消滅或毀滅,強調動作的徹底性和破壞性。例如:
- 掃除:如清除障礙、污穢等。
- 消滅:指完全摧毀事物或勢力,如軍事行動中的殲滅。
- 毀滅:帶有徹底破壞的含義,常用于描述對制度、文化的摧毀。
二、詞義拆分
- “蕩”的本義為搖動、清除(如“滌蕩”),引申為徹底破除(如“蕩平”);
- “滅”指消亡、終止(如“滅絕”)。
組合後,“蕩滅”更強調通過強力手段實現完全清除,如《漢書》中“盪滅古法”指徹底廢除舊制。
三、出處與用例
- 古文典籍
- 《漢書·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滅古法。” (指廢除傳統制度)。
- 明代唐順之《牌》提到調兵“即時盪滅”倭寇,體現軍事上的殲滅。
- 文學作品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周三》用“妖類已蕩滅”形容邪祟被徹底清除。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蕩滅”多用于書面或特定語境,如曆史文獻、文學描述,或強調徹底消滅的修辭場景(如“蕩滅病毒”)。其使用頻率較低,更口語化的替代詞包括“消滅”“根除”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聊齋志異》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蕩滅》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段落标題使用
标籤,内容使用
标籤排版。
《蕩滅》的意思
《蕩滅》一詞表示徹底地消失、滅亡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災難、戰争等事件導緻的毀滅性的結果。
《蕩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蕩滅》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草字頭表示植物相關的含義,水字旁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它的拆分筆畫數為12畫。
《蕩滅》的來源
《蕩滅》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在古代的語境中,它通常用來形容戰争或自然災害對人類造成的毀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使用範圍擴大,也可以用來描述其他方面的滅亡。
《蕩滅》的繁體
《蕩滅》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蕩滅」。
《蕩滅》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寫形狀中的「艹」部是由左上到右下向右延伸的線條;「ㄌ」是「卾」的古字形,表示一個下垂的植物;「ㄉ」是「冬」的古字形,表示水。而「滅」的古寫形狀中,中間的火焰部分更加突出,形狀更像真正的火焰。
《蕩滅》的例句
1. 這場戰争将使整個國家陷入蕩滅的境地。
2. 巨大的洪水使小鎮蕩滅一空。
相關詞彙
1. 組詞:蕩漾、消滅、徹底
2. 近義詞:毀滅、消亡、湮滅
3. 反義詞:存續、存在、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