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路的意思、當路的詳細解釋
當路的解釋
(1) [in the way]∶路中間
他站在當路望了一會兒
(2) [be in power]∶掌握政權
奸臣當路
詳細解釋
(1).擋路;阻礙通行。《墨子·號令》:“務色謾正,淫嚣不靜,當路尼衆,舍事後就,踰時不寧,其罪射。”《漢書·溝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當路者毀之。”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豺狼當路,則麒麟遐遁。” 沉從文 《泥塗》:“銅匠把地下當路的一個破碗撿拾了一下,又想走去。”
(2).路上;路中間。 唐 元稹 《痁卧聞幕中徵樂呈三十韻》:“坐隅甘對鵩,當路恐遭豺。” 宋 蘇舜欽 《獨遊辋川》詩:“暗林麋養角,當路虎留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我便追出來,轉個彎要進裡面,便見這個人在當路站着。”
(3).執政;掌權。《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於 齊 , 管仲 、 晏子 之功可復許乎?” 趙岐 注:“如使夫子得當仕路於 齊 而可以行道, 管夷吾 、 晏嬰 之功,寧可復興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論》:“ 主父偃 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争言其惡。” 黃中黃 《孫逸仙》第二章:“戊戌之年, 清國 皇帝容 康有為 之意見,鋭意圖國政之改革,示反抗之色於當路之守舊派。”
(4).掌握政權的人。 唐 孟浩然 《留别王維》詩:“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宋 陳亮 《庶弟昭甫墓志銘》:“疇昔之年,當路欲置我於死地,病餘而繼以囚繫。”《明史·忠義傳三·潘宗顔》:“數上書當路言 遼 事,當路不能用。” 魯迅 《花邊文學·古人并不純厚》:“近來偶爾看見一部石印的《平齋文集》……那指斥當路的口氣,就為今人所看不慣。”
(5).神名。 漢 王符 《潛夫論·巫列》:“ 土公 、 飛屍 、 咎魅 、 北君 、 銜聚 、 當路 、 直符 七神,及民間繕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當憚也。”
詞語分解
- 當的解釋 當 (⑩噹) ā 充任,擔任:充當。擔(乶 )當。當之無愧。 掌管,主持:當家。當權。當政。 正在那時候或那地方:當時。當代。當初。當今。當即(立即)。當年。當街。當院。 面對着:當面。當機立斷。首當
- 路的解釋 路 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幹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 方面,地區:外路貨。各路人馬。
網絡擴展解釋
“當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 擋路/阻礙通行:指人或事物阻擋在道路上,妨礙通行。例如《墨子·號令》中提到“當路尼衆”,即指阻礙衆人行進。
- 路上/路中間:表示處于道路中間的位置。如“他站在當路望了一會兒”。
-
政治與權力相關
- 執政或掌權:常用于形容掌握政權或身居要職。例如《孟子·公孫丑上》中“夫子當路于齊”,意為若孔子在齊國掌權。
- 指代掌權者:可引申為掌握政權的人,如“奸臣當路”即指掌權者為奸佞之人。
-
其他特殊用法
- 神名:少數文獻中提到“當路”為古代神祇之名,但具體記載較少。
例句參考
- 文學用法:“豺狼當路道”(形容惡人掌權);
- 實際場景:“銅匠把地下當路的一個破碗撿拾了一下”。
注意:現代漢語中,“當路”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其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路》這個詞是指一條道路、一條街道或者行進的方向。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表示行走),右邊是“立”(表示直立)。它的筆畫數目是8畫。《當路》一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演變過程,它是從“當”字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當路」。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當路》這個詞的寫法仍然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當路》的例句:
1. 走過這條當路,你會看到一個美麗的花園。
2. 請問,這條當路通向火車站嗎?
3. 這個十字路口有很多當路可以選擇。
一些與《當路》相關的組詞包括:
1. 當地:指某個具體的地點或區域。
2. 當面:指兩人面對面地相對,直接進行交談或處理事務。
3. 當天:指同一天,特指某個具體日期的那一天。
一些與《當路》近義的詞語有:
1. 道路:指供人或交通工具通行的路線。
2. 街道:指城市中的行人道路。
一些與《當路》相反意義的詞語有:
1. 死路:指沒有出口或通行的道路。
2. 慢車道:指供慢速車輛行駛的道路。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