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丹黻的意思、丹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丹黻的解釋

赤色的蔽膝。古時諸侯之服。《文選·範晔<樂遊應诏>詩》:“探已謝丹黻,感事懷長林。” 李善 注:“《毛詩》曰:‘赤茀在股。’ 毛萇 曰:‘諸侯赤茀。’ 鄭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黼與茀古字通。” 南朝 梁 裴子野 《上朝值雪》詩:“集霰渝丹黻,流雲飄繡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丹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 dān fú。該詞由“丹”和“黻”兩部分組成:

合稱“丹黻”,意指紅色的黻紋,特指古代官員禮服上的紅色蔽膝或紋飾。它常用于描述周代至漢代的禮儀服飾,象征官位、尊貴和祭祀場合的莊重。例如,在《周禮·春官·司服》中記載:“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衮冕,享先公飨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凡兵事韋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兇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凡喪,斬衰裳,苴绖杖,絞帶冠繩纓菅屦者。”其中,丹黻作為禮服元素,體現了等級制度。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丹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赤色的蔽膝(古代遮蓋大腿至膝部的服飾),屬于諸侯等級的禮服配件。該詞由“丹”(紅色)和“黻”(華服或蔽膝)組合而成,強調服飾的尊貴與禮制色彩。

2.結構與來源

3.文化内涵

丹黻不僅是服飾,更是身份象征,體現古代禮制中對顔色與紋飾的嚴格規範。紅色(丹)代表尊貴,黻的紋樣則多與權力相關。

4.現代引申

在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鮮豔華麗之物”,用于形容藝術作品、建築裝飾或華美服飾的視覺效果。

5.使用場景舉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代服飾制度,可參考《周禮》或《禮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嗷啕白石飛仙儤工漕河拆台長禀常限長直朝冶誠至金開純美大冠子夏耽色吊車端愛屝履粉閣芬烈蓋面敢勇當先蛤蜊跟進公膳搆閑故妻寒瘦黑色兒和鸾黃易黃衣使者畫學呼哧盡辭警引籍求譏思輯諧舉步遽容考按雷音林府曆時慢辭盲聾芒茅棉花嘴明徵難廕生逆虜清江使窮且益堅尚猶樞極撕打頭起王漿威壯文人學士蚊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