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亶誠的意思、亶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亶誠的解釋

真誠。《明史·外國傳六·浡泥》:“王心亶誠,金石其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亶誠(dǎn chéng)是古漢語中的合成詞,由“亶”與“誠”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真摯、純粹的誠意。以下從構詞、釋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亶(dǎn)

    • 本義:誠然、實在,引申為忠實、專一。《說文解字》釋:“亶,多穀也。從㐭,旦聲。”段玉裁注:“穀多則誠厚,故引申為信實。”
    • 典籍用例:

      《詩經·小雅·常棣》:“是究是圖,亶其然乎?”(意為“深思此理,确實如此啊!”)

  2. 誠(chéng)

    • 本義:真心實意,信實不欺。《說文解字》:“誠,信也。從言,成聲。”
    • 典籍用例:

      《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二、合成詞“亶誠”釋義

“亶誠”強調心意至真至純,毫無虛飾,常見于古代頌揚品德或祭祀語境: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祭祀語境

    《宋史·禮志》載宋真宗封禅诏書:“精意以享,亶誠斯在。”(意為“以精誠之心祭祀,真摯誠意存乎其間”)

  2. 品德稱頌

    明代宋濂《故岐甯衛經曆熊府君墓志銘》:“秉心亶誠,莅事剛毅。”(贊其心地赤誠,處事堅毅)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查看原文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第256頁。

    官方介紹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卷,第1012頁。

    線上檢索

  4.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一百四十·樂志。

    正史數據庫


注:以上鍊接為相關典籍出版社官網或權威數據庫入口,供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亶誠”是一個由“亶”和“誠”組合而成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1. 字義解析

    • 亶(dǎn):本義為“信實、真誠”,《爾雅》釋為“信也;又,誠也”。《詩經·大雅·闆》中“不實于亶”即強調言行需符合誠信。
    • 誠:指真實無僞、衷心不欺的品質,如《禮記·中庸》雲“誠者,天之道也”。
  2. 詞義與用法
    “亶誠”意為極其真誠、忠實無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态度。例如古籍中描述某人“秉心亶誠”,即指其内心純粹、言行可信。

  3. 詞性結構
    屬并列式合成詞,兩字均含“真誠”義,通過同義疊加強化語義,類似“誠信”“忠懇”等詞。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爾雅》《詩經》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編譯程式比栉不下察今知古逞臉撐天拄地愁愦觸手生春燈匣子點鐵成金抵負堵口分地福壤腐障光風霁月鼓史橫酷鴻昧狐蠱回描郊關郊境腳踏兩隻船家燕勁升雞舍就辟吉烏攫黩覺元句投句欘靠幫空明曠載枯渴爛芝麻漏盡魯頓漉網氓獠沒入腳處内顧穹窒渠帥忍土少兒時派淑令碩岸疏義私艱天老兒晩紅瓦舍沃言閑生諧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