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茂山的意思、大茂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茂山的解釋

即 恒山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一》:“北嶽 常山 ,今謂之 大茂山 者是也,半屬 契丹 ,以 大茂山 分脊為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茂山是漢語中對特定山脈的專有名詞,特指中國河北省境内的古北嶽恒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大茂山(Dàmào Shān)

指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恒山的古稱,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唐縣與涞源縣交界處。曆史上長期作為帝王祭祀的北嶽聖地,直至明清時期北嶽祭祀移至山西渾源。該名稱承載着深厚的曆史地理文化内涵 。

二、曆史沿革與文獻依據

  1. 地理沿革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恒山郡因山得名,漢代至明代前期所稱“北嶽恒山”即今大茂山。唐代《括地志》明确記載:“北嶽恒山,在定州恒陽縣”,即今河北曲陽西北,與大茂山位置吻合 。

  2. 祭祀轉移

    明代《大明一統志》仍以大茂山為北嶽主峰。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官方祭祀北嶽的儀式遷至山西渾源,但大茂山仍保留“古北嶽”之稱,見于清代《讀史方輿紀要》 。

三、文化意義

大茂山作為道教聖地,被列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稱“太乙總玄洞天”)。其名稱中的“茂”喻指山林豐茂、物産豐饒,反映古人對自然環境的認知 。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 《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讀史方輿紀要·北直三》(中華書局影印本)
  4. 《雲笈七籤·洞天福地部》(中華書局道藏輯要本)

網絡擴展解釋

大茂山是河北省唐縣西北部的一座曆史名山,其詞義解釋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名稱由來與曆史地位

  1. 古稱北嶽恒山:大茂山在曆史上長期被認定為五嶽之一的北嶽恒山。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北嶽常山,今謂之大茂山”,印證其作為北嶽的曆史身份(、、)。
  2. 名稱演變:因山勢雄偉、植被茂密得名“大茂山”,民間又稱“神仙山”,現存黃龍洞、奶奶廟等宗教遺迹(、)。

二、地理位置與自然特征

  1. 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唐縣西北75公裡處,橫跨阜平、唐縣、涞源三縣交界,主峰海拔1898.4米(、)。
  2. 生态資源:國家級森林公園,擁有532種高等植物及144種陸生脊椎動物,包括1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3. 獨特景觀:集南方山林秀美與北方草原野趣于一體,有山頂草原“跑馬梁”、日出觀景台、石人溝天然摸魚場等(、)。

三、人文與旅遊價值

  1. 曆史遺迹:曲陽縣的北嶽廟曾是帝王遙祭大茂山的場所,現存奶奶廟、玉皇廟等古建築(、)。
  2. 旅遊特色:夏季平均氣溫11℃,以避暑、登山、野生植物考察為主,公路直達山腳,距北京、天津等城市車程3-5小時(、)。

四、詞義延伸

在古詩文中,“大茂山”常作為恒山的代稱,如清代梁清标詩句“大茂山前雨乍收”即指此山(、)。

提示:更多詳細景點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河北新聞網的完整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

闆車邦社本利變火並悉碧罂跛躃伯長伯鸾之竈采蓄澄怆蹙浪打筆套噉咽釣名欺世鈍聞仿連史紙防禦工事礬樓绂麒麟臯薮詭力寒蟲黑石齁喽喽葫蘆韻嬌慵撅坑撅塹舉用局正可念科輸枯胔龍眼論才滿期孽臣乾隔澇漢子青鬟青零齊纨榮木如意娘灑灑潇潇森麗沈淖死乞白賴四世三公桃枝題紅廷争面折望眼将穿硪築武漢長江大橋誣掯無忝和無字碑小污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