酢漿草的意思、酢漿草的詳細解釋
酢漿草的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莖,掌狀複葉,小葉三片,花黃色,蒴果圓柱形。全草可以入藥,内服有解熱、利尿等作用,外用可以治疥癬等皮膚病。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酢漿草》。
詞語分解
- 酢的解釋 酢 ò 客人用酒回敬主人:酬酢(主客相互敬酒,引申為朋友交往應酬)。酢爵(回敬主人用的酒器)。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酢漿草(學名:Oxalis corniculata L.)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植物特征
-
形态特征
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掌狀複葉由3片倒心形小葉組成,花黃色,蒴果圓柱形。全株有疏柔毛,葉片呈三角形,種子成熟時通過蒴果裂開傳播。
-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旱但怕寒,夏季短暫休眠,常見于原野、路邊。
二、名稱與别名
- 讀音:“酢”讀作cù(同“醋”),因其莖葉含草酸,味道酸澀得名。
- 别名:酸漿草、三葉酸、酸咪咪、鹽酸草等。
三、藥用價值
全草可入藥,性寒味酸,歸肝、肺、膀胱經,具有以下功效:
- 内服:清熱利濕(治濕熱洩瀉、淋病)、涼血散瘀(治吐血、跌打損傷)。
- 外用:解毒消腫(治疥癬、燙傷、蛇咬傷)。
用法: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爛外敷。
四、文化與用途
- 文化象征:常被誤認為“三葉草”,其心形葉片在西方象征幸運與守護。
- 食用:莖葉含草酸,可涼拌或做湯,酸味開胃,但需適量。
五、其他
- 化學成分:含抗壞血酸、牡荊素等,兼具抗氧化與抗炎作用。
- 曆史記載:明代《本草綱目》稱其為“三葉酸”,描述其酸味特性。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藥典及植物學資料,如需完整文獻可查看相關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酢漿草(cù jiāng cǎo)是一種植物的名稱,也叫作絲纓謝菜,屬于蓼科。現在來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酢(酉,7畫):表示與酸或酒有關;
- 漿(水,10畫):表示與漿糊、糊狀物有關;
- 草(艹,9畫):表示與植物有關。
來源:
《酢漿草》一詞源自于古代中藥名,因為這種植物有酸澀的味道,所以得名。這種植物在中國、日本等地廣泛生長,被人們用于草藥、烹饪、美容等方面。
繁體:
《酢漿草》的繁體字為「酢漿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有時會将《酢漿草》寫作「醋漿草」,但兩者指的是同一種植物。
例句:
- 我最喜歡喝酢漿草茶了,它有助于消化。
- 這個菜譜裡用了一些酢漿草作為調味料。
組詞:
- 酢漿草茶
- 酢漿草汁
- 酢漿草油
近義詞:
- 絲纓謝菜
- 苦漿瀉草
反義詞:
- 甜草
- 柔滑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需要了解的内容,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