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挫的意思、摧挫的詳細解釋
摧挫的解釋
(1).挫折;損害。《後漢書·馮異傳》:“其後 蜀 復數遣将閒出, 異 輒摧挫之。” 李賢 注:“ 賈逵 注《國語》曰:‘折其鋒曰挫。’” 宋 歐陽修 《<蘇氏文集>序》:“故方其擯斥摧挫,流離窮厄之時,文章已自行於天下。” 元 商衟 《一枝花·歎秀英》套曲:“隨高逐下,送故迎新,身心受盡摧挫。”《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抵制美約》:“夫望政府相助者,非謂政府能入會演説也,但使政府能聽民自為,不加摧挫,即為得其相助之賜矣。”
(2).折斷。 宋 辛棄疾 《蔔算子·齒落》詞:“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 明 王世貞 《是何行贈徐汝思參議》詩:“即使喬松亦摧挫,豈唯桃杏能索莫。”
(3).折磨,作踐。 宋 柳永 《鶴沖天》詞:“悔恨無計那。迢迢良夜,自家隻恁摧挫。”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見氣出不疊,口不暫合,自埋怨,自摧挫,一會家自哭自歌。”
詞語分解
- 摧的解釋 摧 ī 破壞,折斷:摧殘。摧折。摧頹。摧眉折腰。 挫敗,挫折:摧敗。摧挫。摧陷。 傷痛:摧怆。摧心。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挫的解釋 挫 ò 不順利,失敗:挫折。挫敗。挫傷。挫失。 按下,使音調降低:抑揚頓挫。 摧折。 書法用筆的一種。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摧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uī cuò,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挫折;損害
釋義:指遭受打擊或使事物受到損傷。
出處與例句:
- 《後漢書·馮異傳》記載:“異輒摧挫之”,指馮異多次挫敗敵軍鋒芒()。
- 宋代歐陽修在《蘇氏文集》序中提到“擯斥摧挫”,形容蘇洵在逆境中堅持創作()。
- 元代商衟《一枝花·歎秀英》中“身心受盡摧挫”,表達身心飽受磨難()。
二、折斷
釋義:物理意義上的斷裂或摧毀。
出處與例句:
- 辛棄疾《蔔算子·齒落》用“柔者難摧挫”比喻牙齒的堅固()。
- 明代王世貞詩“喬松亦摧挫”,以松樹被摧折暗喻人生挫折()。
三、折磨;作踐
釋義:指精神或肉體上的虐待、摧殘。
出處與例句:
- 柳永《鶴沖天》中“自家隻恁摧挫”,抒寫悔恨中的自我折磨()。
- 《董西廂》中“自摧挫”描繪了角色内心的痛苦掙紮()。
總結與補充
- 詞性特點:多作動詞,強調外力導緻的負面結果。
- 語境應用: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或比喻()。
- 近義詞:挫折、摧殘、挫敗;反義詞:成全、維護。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摧挫》是一個具有負面含義的詞彙,它表示擊敗、擊潰、打擊或削弱某人或某物的意思。該詞可拆分為“手”和“卵”兩個部首,其中“手”指代手部,而“卵”則代表蛋,象征着生命力或潛在能力。該詞在繁體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這個詞的源自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最早的寫法是“摧”字的“戰”旁邊加上一個“手”字,強調了動作與暴力的關聯。古代的寫法通常更加簡化,可以在現代漢字中找到一些類似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使用《摧挫》的例句:
1. 這次失敗對他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摧挫。
2. 這場比賽對于他的職業生涯來說是一個摧挫。
3. 經曆了一系列的挫折後,他終于找到了成功的方法。
與《摧挫》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摧毀:将某物完全擊垮或毀滅。
2. 挫敗:使計劃或努力失敗。
3. 挫折:遭遇失敗或打擊。
與《摧挫》近義的詞彙有:
1. 逆境:指困難或挫折的境況。
2. 打擊:指使人灰心或受挫的打擊。
3. 悲敗:描述由于挫折而感到悲傷或失望的情緒。
與《摧挫》相反的詞彙是:
1. 鼓勵:激勵或支持某人繼續努力。
2. 激勵:鼓舞或激發某人取得進步。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