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粗的意思、麤粗的詳細解釋
麤粗的解釋
亦作“ 麤觕 ”。亦作“麄觕”。粗略,粗糙。《管子·水地》:“心之所慮,非特知於麤粗也,察於微眇。”《公羊傳·隱公元年》“所傳聞異事” 漢 何休 注:“於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用心尚麄觕,故内其國而外諸夏。”《漢書·藝文志》:“ 漢 有 唐 都,庶得麤觕。” 顔師古 注:“觕,粗略也。” 章炳麟 《文學說例》:“予向作《正名略例》,嘗道其麤觕矣。”
詞語分解
- 麤的解釋 麤 ū 同“粗”。 筆畫數:; 部首:鹿; 筆順編號:
- 粗的解釋 粗 ū 疏忽,不周密:粗心。粗疏。粗略。粗率(刬 )。 不精緻,工料毛糙:粗糙。粗劣。粗料。粗紙。粗糧。粗制濫造。去粗取精。 長條東西直徑大的:粗大。粗壯。粗重。粗實。粗線條(a.指毛道粗的線條:b.
網絡擴展解釋
“麤粗”是古漢語中的異體字組合,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
基本釋義
二者均指「糙米」,如《說文解字》載“粗,疏也”,段玉裁注疏中明确“麤即粗”,表明兩字互通。例如《左傳》中“糧則無矣,麤則有之”,即以“麤”代指粗糧。
-
引申含義
引申為粗略、不精細,如《管子·水地》用“麤粗”描述事物表面的粗糙特性;《莊子》則以“物之粗”指代可被語言描述的淺顯現象,與“物之精”(深層本質)相對。
-
哲學與文獻用例
在古籍中常體現為:
- 宏觀概念:如《公羊傳》何休注“用心尚麄觕”,指治國策略的粗略階段;
- 數學概念:指通過物體中心的直線長度(如圓柱體直徑)。
注意事項:現代漢語中“麤”已極少使用,多被“粗”替代。閱讀古籍時需注意此類異體字現象,避免混淆。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注》《十三經注疏》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粗
麤粗(cu cū)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事物粗糙、粗暴、粗俗等特征。下面将對其進行一一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麤粗的部首是麻(má),共由14個筆畫組成。
來源
麤粗在古代寫作「麤麄」,在甲骨文中的形狀為「穀」,表示谷物的外皮,以及物體表面的粗糙。由于音近,所以後來寫作「麤粗」。
繁體
繁體字「麤粗」的寫法與簡體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麤粗的寫法為「麤麄」。麤字上面是麥(mài),下面是裡偏旁邊的粗字,表示外皮粗糙。
例句
1. 這個大叔的說話方式非常麤粗,缺乏教養。
2. 他的手上沾滿了泥巴,看起來麤粗無比。
3. 這個食物的口感很麤粗,需要細細咀嚼才能品味到美味。
組詞
由麤粗衍生的詞語有:麤糙(cu cāo,形容粗糙)、麤劣(cu liè,形容粗劣)、麤狂(cu kuáng,形容粗暴)、粗犷(cū guǎng,形容粗野)、粗俗(cū sú,形容粗鄙)等。
近義詞
與麤粗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粗鄙、粗暴、粗糙、粗野。
反義詞
與麤粗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細膩、文雅、溫和、細緻。
希望以上介紹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追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