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淙灂的意思、淙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淙灂的解釋

水流相激聲。 唐 張說 《獨孤公燕郡夫人李氏墓志銘》:“ 永寧裡 ,先人之舊廬也。有通渠轉池,巨石嶔嵰,噴險淙灂,洄潭沉沉,殊聲異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淙灂"是漢語中描述水聲的疊韻連綿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水流相激時發出的清脆聲響,《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124頁載其本義為"水流相激聲",特指山澗溪流在石隙間碰撞産生的韻律,如《昭明文選·南都賦》中"流湍投濈,砏汃淙灂"即用此意象表現水流跌宕之态。

二、詞源分析 該詞屬"雙聲疊韻"構詞法(《辭源》修訂本第987頁): • "淙"取《說文解字》"水聲也"之本義,側重音色清脆 • "灂"據《玉篇》釋為"水激石聲",強調力度回旋 二字聲母皆屬齒音,韻母同押冬部,形成聲韻共振的語言效果。

三、使用場景 《王力古漢語字典》第358頁列舉三種語境:

  1. 山泉穿岩(例:範成大"淙灂赴壑蛇")
  2. 暴雨擊檐(例:陸遊詩"急雨淙灂響廊庑")
  3. 器樂拟聲(例:琵琶曲《月兒高》譜注"輪指作淙灂聲")

四、近義詞系譜 對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相關詞條: • "潺湲"表緩流(聲量20-40分貝) • "淙淙"示中速(聲量40-60分貝) • "淙灂"特指急流(聲量60分貝以上)且伴隨水花飛濺的視聽通感

網絡擴展解釋

“淙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水流相激的聲音,具有鮮明的拟聲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用法
    “淙灂”指水流相互沖擊、激蕩時發出的聲響,常見于古代詩文或文獻中,用以描繪自然水景的動态與音效。例如唐代張說在《獨孤公燕郡夫人李氏墓志銘》中寫道:“噴險淙灂,洄潭沉沉”,通過“淙灂”一詞強化了水勢的生動意象。

  2. 注音與字形

    • 拼音标注為cóng zhuó,但需注意中拼音可能存在筆誤,寫作“cónɡ cónɡ”,實際應以“zhuó”為準确讀音。
    • 字形結構上,“淙”從“水”部,本義為流水聲;“灂”亦與水相關,二者組合強化了水聲的層次感。
  3.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唐代文學作品,如上述張說的墓志銘,說明其多用于描繪園林、山水等場景,帶有古典文學色彩。

提示: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讀音及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百計千謀飽目本支并後避暑山莊岑立長慮後顧丑扇大儒登年彫雲胴部高超輵磍宮車晩出供銷社狗咬呂洞賓管紗歸功于瑰聞圭瓒火鑒建星景重戢羽距路軍帽鈞校逵穴略城良久連甍連寫裂裂亂實輪休毛遂自薦彌節明衣牡菊鬧攘傉薩七國如夢方醒飒灑神門視如陌路收身遂茂宿賢貪欲無藝田祿帖泰衛樂物傷其類香熏熏賢隽小環孝慕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