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鹭缞的意思、白鹭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鹭缞的解釋

白鹭的蓑羽。亦指以白鹭蓑羽為飾的帽子。《爾雅·釋鳥》“鷺,舂鉏” 晉 郭璞 注:“白鷺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今 江 東人取以為睫攡,名之曰白鷺縗。”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六:“鷺有長翰毛, 江 東人取以為睫攡,名之曰白鷺纕。” 宋 曾慥 《類說·海物異名記》:“ 江 東人取白鷺頭頸上翰為接離,謂之白鷺簑。” 清 李調元 《卍齋瑣錄·戌錄》:“《爾雅》注:‘白鷺纕。’按即 晉 山簡 接籬,白帽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鹭缞是一個具有特殊文化意象的複合詞,其釋義需從構詞結構和曆史語境兩方面解析。該詞由"白鹭"與"缞"兩部分構成:

  1. 白鹭指鹭科鳥類中通體潔白的品種,古詩詞中常作為高潔品格的象征,如《詩經·周頌》"振鹭于飛"即取其振翅高潔之意。
  2. 缞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喪服衣",特指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喪服,《儀禮·喪服》記載"斬衰裳,苴绖杖",其中"衰"即缞的異體字。

組合後的"白鹭缞"最早見于唐代服飾制度,《新唐書·車服志》載"五品以上有白鹭缞,謂織色如鹭羽也",指用特殊織法仿照白鹭羽毛紋理制作的服飾,其色青白相間如鹭羽排列,多用于官員禮服紋樣。宋代《雲麓漫鈔》更明确指出這種織物"經緯顯花,青白成文",印證了其工藝特征。

該詞在明清時期逐漸引申出雙重文化内涵:既指代具體服飾紋樣,又被文人用于隱喻清貧自守的品格,如明末《小窗幽記》"衣白鹭之缞,守寒素之節"的表述,即融合了物質形态與精神象征的雙重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

“白鹭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文獻中有明确記載,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白鹭缞”指白鹭的蓑羽,即白鹭頭部、翅膀或背部的長羽毛。這些羽毛因質地輕盈且美觀,常被古人用來制作裝飾物,例如帽子上的飾物。

二、文獻來源與用法

  1. 晉代郭璞《爾雅·釋鳥》注中提到:“白鹭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今江東人取以為睫摛,名之曰白鹭缞。”此處“睫摛”可能指眼飾或帽飾,說明其裝飾用途。
  2. 宋代李石《續博物志》記載:“鹭有長翰毛,江東人取以為睫摛,名之曰白鹭纕。”其中“白鹭纕”是“白鹭缞”的異體寫法。
  3. 宋代曾慥《類說·海物異名記》稱:“江東人取白鹭頭頸上翰為接離,謂之白鹭蓑。”此處“接離”可能指一種頭飾,進一步印證其作為帽飾的功能。

三、相關異體寫法

“白鹭缞”在不同文獻中也被寫作“白鹭纕”或“白鹭簔”(“簔”為“蓑”的異體字),三者含義相同,均指向白鹭羽毛制成的裝飾物。

四、補充說明

“缞”本指古代喪服,但在此詞中通“蓑”,指代羽毛的披覆狀。該詞屬于古漢語中的冷僻詞彙,現代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代典籍或詩詞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結合《爾雅》《續博物志》等原文進行對照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鮟鱇熬出頭抱冰寶瑟兵略蒼垠抄集侈鬥叨登典總跺擡恩臨二豎阨災分殊改修革薄狗骨頭貫穿融會合葉荷葉杯豁然頓悟監括解吏雞禍錦繪九會究盡狼跋浪包婁露樸美稼辟匿淠淠披鬀蒲草千村萬落切診清潔磬人戎路三官錢三擊掌山委拾蜯時祉耍性子熟貨疏涼夙搆傥使逃潰王青蓋車萬丈無壁鄉和向塗铦穎小茶效驽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