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橐的意思、從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橐的解釋

亦作“ 從槖 ”。謂負橐簪筆,以備顧問。亦指文學侍從之臣。語出《漢書·趙充國傳》:“ 安世 ( 張安世 )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 宋 劉克莊 《鳳凰閣》詞:“浮榮菌蕣,選甚庶官從橐。”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公登從槖,夫人尚無恙。” 元 馬祖常 《雜詠》詩之二:“歸帆夜宿山前寺,從橐秋辤仗外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從橐”(cóng tu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曆史淵源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本義與曆史背景

  1. 字源解析

    • “橐”指古代裝文書的口袋,“從橐”字面意為“攜帶書囊跟隨”。語出《漢書·趙充國傳》,描述近臣張安世“持橐簪筆”侍奉漢武帝,即背負書囊、頭插筆,隨時記錄或提供顧問。
    • 後引申為文學侍從之臣的職務,指在帝王身邊負責文書、顧問的官員(如翰林學士等)。
  2. 古代用例
    宋代詩詞中常以此指代官職,如劉克莊《鳳凰閣》中“選甚庶官從橐”,即表達對虛浮官銜的感慨。


二、成語引申義

作為成語,“從橐”衍生出依附權勢謀利的含義:


三、綜合辨析

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建議參考《漢書》原文及宋代詩詞(如京镗《水龍吟》)以深入理解其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橐(tuó)是一個漢字,意思是指一種用來背負東西的包裹。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匆,總共有9個筆畫構成。橐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馬車,橐包就是裝載東西的包裹。在繁體字中,橐字的寫法依然是橐。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些差異,但橐字的基本形狀和結構仍然相似。下面是一個例句:“背起橐包,出發旅行。”橐字可以組成其他詞彙,比如橐載(tuózài,指用包袱背負)和橐駝(tuótuo,指背負東西的駝駱)。橐字沒有明确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