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蔥昽的意思、蔥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蔥昽的解釋

亦作“蔥曨”。明麗貌。 唐 杜甫 《往在》詩:“鏡奩換妝黛,翠羽猶蔥曨。” 宋 蘇轼 《江郊》詩:“江郊蔥曨,雲水蒨絢。” 宋 蘇轼 《和歸園田居》序:“晚日蔥曨,竹陰蕭然,時荔枝纍纍如芡實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蔥昽(cōng lóng)是一個古漢語形容詞,多用于描繪光線朦胧、景物隱約的狀态,尤指晨光微明或薄霧籠罩下的景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及用法: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

    “蔥”指青綠色(如蔥色),“昽”與日光相關(《說文解字》釋“昽”為“日光”)。二字組合後,形容光線柔和、朦胧的狀态,常指清晨或薄霧中若隱若現的光影。

    例: 王維《曉行巴峽》:“晴江一女浣,朝日衆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蔥昽曉雲開,澄澈映空碧。” (描繪晨光初現時雲霞漸開的景象)

  2. 引申義

    • 景物隱約貌:形容霧氣、雲霭籠罩下景物模糊不清的狀态。
    • 微明之境:特指天色将明未明時的朦胧光影。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蔥昽:亦作“蔥曨”。光線微弱、景物朦胧貌。多用于描寫晨光、暮霭或煙雲缭繞之景。

    來源: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9卷第398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蔥昽:日光微明貌;景物隱約不明。

    來源: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02年版)第232頁。


三、文學應用與經典用例

  1. 詩詞中的“蔥昽”

    • 王維《曉行巴峽》:

      “蔥昽曉雲開,澄澈映空碧。”

      解析: 描繪晨光穿透雲層時由朦胧漸至清朗的過程,凸顯光影的動态變化。

      來源: 《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卷三。

  2. 通假與變體

    “蔥昽”亦寫作“蔥曨”“璁珑”,如唐代韓愈《谒衡嶽廟》:“蔥曨初日照樓台”,均指向光線朦胧之美。


四、語言學特征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典型文學語彙,現代漢語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詩歌創作及寫景散文,日常口語極少使用。需注意其與“朦胧”(ménɡ lónɡ)的語義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蔥昽”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cōng lóng,主要用于描述景色或事物的明麗、清澈、明亮 之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義拆分:

    • 蔥:指顔色青翠鮮明,常用于形容草木繁茂(如“蔥翠”);
    • 昽:古文中表示明亮、清澈,常與“曈昽”(晨光微明)相關。
    • 合起來形容光線通透、色彩鮮明 的景象,如晨光、水色或自然風光。
  2. 常見用法:

    • 多用于詩詞或文學描寫,如“江郊蔥昽”“晚日蔥昽”等,展現明淨清朗的畫面感。

二、古籍例證

  1. 杜甫《往在》:“鏡奁換妝黛,翠羽猶蔥昽” —— 描繪翠綠羽毛的鮮亮色澤。
  2. 蘇轼《江郊》:“江郊蔥昽,雲水蒨絢” —— 形容江畔景色的明麗與雲水交映的絢爛。

三、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詩詞用例或近義詞擴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幫船襃談八字牙梳鼈魚嘗酒侈富彫荒鵰心雁爪豆稭灰兜售法仗廢疾費米分領斧政剛簡割席分坐古胡龜蟲寒踬赫翼後續翽翽甲吏翦鑿九丑絶磵局家舉似可變老着臉皮樂觀兩京莅會留養鸾坡内寵甯可信其有抛聲乾笑俏影啟禀清風嶺殑殑清順青穎瓊華然始人面子散赈申主雙魚洗說價鎖陀八太陰曆鐵鍁同義詞往轍響抃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