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擅長文辭的人。指騷、賦作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诠賦》:“ 漢 初詞人,順流而作, 陸賈 扣其端, 賈誼 振其緒。”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作文不憚屢改》:“自昔詞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窮歲月,十年成一賦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又有《蔔居》、《漁父》,述 屈原 既放,與蔔者及漁人問答之辭,亦雲自製,然或後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設為問難,履韻偶句之法,則頗為詞人則效。”
(2).擅長文辭的人。指詩人。 唐 劉禹錫 《送王司馬之陝州》詩:“兩京大道多遊客,每遇詞人戰一場。” 宋 嶽珂 《桯史·晦庵感興詩》:“予讀 陳子昂 《感遇詞》,愛其詞旨幽邃,音節豪宕,非當世詞人所及。” 金 趙秉文 《答李天英書》:“ 太白 、 杜陵 、 東坡 ,詞人之文也。吾師其詞,不師其意。”
(3).擅長文辭的人。指填詞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五:“這一首詞乃是 宋 紹興 年間詞人 康伯可 所作。” 清 阮元 《王竹所詞序》:“詞人之作小令,以 五代 、 十國 為宗。守其派者,有 晏 氏父子、 歐陽公 、 張先 、 秦觀 、 賀鑄 、 毛滂 諸人。” 郭沫若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不用說這裡絲毫也沒有舊式詞人的那種靡靡之音,而使 蘇東坡 、 辛棄疾 的豪氣也望塵卻步。”
詞人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文學概念,主要分為以下三方面:
廣義的文學創作者
詞人最早指擅長文辭的文學家,包括創作騷體、賦體的作者。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漢初詞人”陸賈、賈誼,即指賦作家。唐代以後逐漸擴展為詩人,宋代因詞體興盛,詞人成為填詞創作者的專稱,如柳永、李清照、蘇轼等。
詞體創作的特質
與詩人不同,詞人更注重抒情與意境,語言精煉且多表現細膩情感、自然景色或曆史哲思。例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便以婉約風格著稱,而蘇轼的“大江東去”則展現豪放情懷。
曆史地位的演變
詞人群體在宋代達到巅峰,宋代詞人數量與作品質量均居曆代之首。後世如清代納蘭性德等雖也有佳作,但整體影響力不及宋代。
詞人既是對古代文辭創作者的統稱,也是宋詞鼎盛時期填詞家的特定身份,其作品以抒情性和藝術性為标志,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