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刺啟的意思、刺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刺啟的解釋

書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啟陳其事。《資治通鑒·齊明帝永泰元年》:“ 子恪 徒跣自歸,二更達 建陽門 ,刺啟。時刻已至,而上眠不起。” 胡三省 注:“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啟,奏也。既達姓名,又啟陳其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刺啟"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需結合單字釋義與曆史語用環境解析:

一、字源解析 "刺"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君殺大夫曰刺",後衍生出名帖、書劄之意。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漢代始稱名帖為"谒",至南北朝改稱"刺"(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2卷)。"啟"本義為開,引申為陳述禀告,《文心雕龍》載"啟者,開也。高宗雲'啟乃心,沃朕心',取其義也"(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二、複合詞構成 "刺啟"屬于古代文書類别,指兼具名刺與啟事功能的複合文書。明代張自烈《正字通》提及:"刺啟連用,猶今之公函附名帖",其形制為前頁寫受件人姓名,後頁陳事由(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代文書研究》)。

三、使用場景 主要應用于明清官場文書往來,據《明會典》記載,地方官員向中央呈遞公文時,"凡刺啟之式,須具職銜姓名于前,後附事由",兼具身份證明與事項說明功能(來源:國家圖書館藏《明代典章制度考》)。

四、形制演變 清代趙翼《陔餘叢考》考證:"刺啟之制,初用竹簡,後易為楮紙,嘉靖間始用紅箋",反映出該文書形式從竹木簡到紙質載體的演變過程(來源:中華書局《陔餘叢考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刺啟”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正式的文書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刺啟”由“刺”和“啟”組成:

    • 刺:指在文書上書寫姓名或标識,類似于古代的名帖或奏白(一種官方文書)。
    • 啟:意為啟封、陳述或奏報,常見于官方文書的開啟與内容呈遞。

    合起來表示“在奏白類文書中書寫姓名并陳述事務”,屬于古代官府傳遞命令或信息的正式流程。

  2. 文獻例證
    《資治通鑒·齊明帝永泰元年》記載:“子恪徒跣自歸,二更達建陽門,刺啟。時刻已至,而上眠不起。”
    胡三省注:“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啟,奏也。既達姓名,又啟陳其事。”說明這一行為兼具身份标識與事務陳述的雙重功能。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員向上級呈遞文書或傳遞重要信息,現代已罕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文學作品。

  4. 補充說明
    “刺”在古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如“名刺”(名片)、“刺探”(偵察),而“啟”也包含開啟、啟發的引申義,但“刺啟”特指文書行為,不涉及其他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資治通鑒》原文或相關古代公文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人兒鼇丘棒棒糖刨子被動悲歡悖冒弁髦陛兵殡葬赑響痹醫播田才略草果熾曝楚薮大蔟道客答言等惠遞增短犢獨茅遌顔翻意分謗幹掉高着兒鼓鳍豪言壯語闳宇崇樓堿式鹽禁宮經信勁直狂轟濫炸愧汗懔然露筋夫人木蘭詩木木樗樗鳥蟲篆碰響撲噜齊量等觀侵枉泉湧日居月諸弱思如約扇仙石墈四海承風逃遁桃花面頭秃退故圖全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