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廷封贈爵位、任命官吏的诏令。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 宣和 中, 會稽 天寧觀 道士 張若水 ……母封宜人。見其母賜誥雲:‘嘉其教子之勤,寵以宜家之號。’”
“賜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專屬性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及古代制度角度解析。
詞義解釋
“賜”指帝王或尊長對下級的恩賞,常見于封贈行為,如《說文解字》載“賜,予也”。“诰”為古代官方文書,特指帝王對臣屬的任命或封贈命令,如《尚書》中“诰以敷命”,漢代後逐漸形成“诰命”制度。兩字合稱“賜诰”,特指通過正式诰書形式頒布的封賞,多用于敕封官員及其家屬爵位、稱號等,例如明代“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參考《明史·職官志》)。
曆史語境
在明清時期,“賜诰”與诰命制度緊密相關。帝王對有功官員常頒發诰書,内容包含對其本人及妻室、父母的封贈,此類文書需經吏部或禮部拟定,以彰顯皇權恩威。例如《清會典》記載:“凡封贈職官,準予本身曰诰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曰诰封。”
語用特點
該詞屬于古代公文用語,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或宗族譜牒中,用以描述家族受皇封的榮譽記錄。例如地方志中“某氏得賜诰,立牌坊以彰其德”等表述。
“賜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朝廷對官員的封贈或任命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賜诰”指朝廷封贈爵位、任命官吏的诏令,即帝王或上級通過正式文書對臣子進行封賞或職位任命。其中“賜”表示上級對下級的給予,“诰”特指帝王發布的命令文書。
宋代文獻中常見該詞,例如:
該詞反映了古代中國“封贈制度”的特點,既包含物質賞賜,也涉及社會地位提升,是維護統治秩序的重要手段。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
奧區蚳母寸祿鼎新革故篼子耳艙放映機煩務廢弛烽火四起豐郁臯壤宮殿工具箱苟悅觀火桂府櫃員黑沉合親畫卵雕薪枷杻絸纜賈餘骥伏枥九華雲究塗卷土均台袴角李杜韓柳犂黑麗箭利率屢見不鮮履業秣馬利兵摩天牌刀飄塵三相電流賞鍳繕甲治兵社稷之臣室處市道之交詩源衰蹇睡聲樹葉掉下來怕打破頭搜覓泰陵他們倆縧蟲逷遠脫簡杌陧銜體羲皇心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