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楚元王劉交傳》載, 楚元王 禮敬 穆生 ,常為設醴。及王 戊 即位,忘設醴。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遂謝病去。後因以“楚筵辭醴”為遭君主冷遇的典實。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楚 筵辭醴日, 梁 獄上書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楚筵辭醴”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hǔ yán cí lǐ,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因遭受君主冷遇而辭别,比喻待客失禮或君臣關系疏遠。典故源于《漢書·楚元王劉交傳》。
成語結構
屬于四字成語(ABCD式),情感色彩為中性。
故事背景
楚元王劉交對門客穆生非常敬重,因穆生不飲酒,每次宴席均特備甜酒(醴)。但劉交之子劉戊繼位後,忘記為穆生設醴。穆生認為這是君主冷落的信號,便托病辭别,避免日後遭禍。
引申意義
後以“楚筵辭醴”暗喻君臣關系疏離或主客禮儀缺失,成為失勢的象征。
唐代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化用此典:“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借以表達對友人李白際遇的感慨。
該成語通過曆史典故,生動反映了古代君臣禮儀的重要性及政治關系的變化。如需查閱完整出處,可參考《漢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楚筵辭醴是指古代楚國的盛宴上隨醴酒而頌詞的一種活動。楚筵辭醴是楚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為了表達敬意和歡慶而舉行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楚 (木,玉)、筵 (竹,口,矢)、辭 (辛,辛,土)、醴 (酉,禾)。
來源:楚筵辭醴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古代楚國,據說楚國的君王将醴酒作為宴席上的重要飲品,并配以頌詞,以表達對賓客的款待和祝福。
繁體:楚筵辭醴。
古漢字寫法:楚筵辭醴的古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可以參考古代文獻或碑文。
例句:楚筵辭醴,十分酒麗。
組詞:楚酒、筵席、辭令、醴泉。
近義詞:楚宴、辭酒。
反義詞:沉悶宴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