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廪的儲備。 宋 蘇轼 《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之一:“坐令乘傳遽,奔走為儲須。” 明 沉鲸 《雙珠記·假恩圖色》:“患難適然遭遇,荷君家誠傾意輸……欣欣推與儲須。”
“儲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ǔ x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儲”指儲存、保存,“須”意為必要、需要。成語整體強調提前儲備必要物資,為未來需求做準備,尤其指糧倉的儲備。
核心意義
指倉廪(糧倉)的儲備,常用于描述國家或集體對糧食、物資的預先儲存,以應對突發需求或災害。例如宋代蘇轼的詩句:“坐令乘傳遽,奔走為儲須”。
引申用法
可擴展至個人層面,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未雨綢缪,如儲蓄錢財、積攢資源等。
與“蓄須”的區别
需注意“儲須”與“蓄須”(留胡子)的差異,後者是行為動作,而前者強調儲備行為。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蘇轼、沉鲸等作品原文。
《儲須》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将東西放置、儲存或保留起來的意思。
《儲須》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儲(chǔ),部首為亻(人);須(xū),部首為頁(豎),筆畫數分别為12和11。
《儲須》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本義是指保存、保全的意思,後來引申為将東西儲存起來。
《儲須》的繁體字是儲須。
在古代漢字中,儲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而須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多出一道橫豎交叉的橫折,形如須。
1. 我們應該将糧食儲須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2. 他愛好收集書籍,已經儲須了大量的品種。
1. 儲備:儲存備用。
2. 儲藏:儲存、保存。
3. 儲量:指儲存的數量。
4. 儲蓄:儲存、儲蓄財物。
5. 儲運:儲存和運輸。
1. 保存:保留、貯藏。
2. 寄存:存放、保管。
3. 存儲:儲存、保留。
1. 消耗:消費、用掉。
2. 浪費:揮霍、糟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