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意思、除夕的詳細解釋
除夕的解釋
[New Year’s Eve] 元旦前夜
詳細解釋
(1).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舊歲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歲,故稱。 晉 周處 《風土記》:“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當是除夕,君可于家專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除夕》:“京師謂除夕為三十晚上。”
(2).借指一年的最後一天。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在這除夕的年夜裡,她就約了幾個同鄉、同學和朋友到她的公寓來過年。”如:除夕之夜。
(3).舊俗亦指冬至夜。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天時地志》:“《太平廣記·盧頊傳》‘是日冬至除夜, 盧 家備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
詞語分解
- 除的解釋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鏟除。廢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變,變換:歲除(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不計算在内:除非。除外。 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是“乘”的反運算:除法。 台階:階除
- 夕的解釋 夕 ī 日落的時候:夕陽。夕照。朝(乷 )夕相處(?)。 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談。 旦朝 筆畫數:; 部首:夕;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除夕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夜晚,也是春節的前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傳統習俗。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
“除”意為去除、交替,“夕”指夜晚,合起來表示“舊歲至此夕而除,新歲自明晨開始”。
- 别稱:
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年三十等,因日期多為臘月三十(少數年份為廿九)得名。
二、時間與地位
- 日期:農曆臘月最後一日夜晚,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 重要性:
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與清明、中元、重陽并列),是辭舊迎新的關鍵節點。
三、傳統習俗
- 除舊布新:
清掃房屋、貼春聯年畫、挂燈籠,寓意驅邪納福。
- 團圓守歲:
全家團聚吃年夜飯,通宵守夜迎接新年,象征珍惜光陰、祈福延壽。
- 祭祀祖先:
供奉祖先牌位,表達敬意與感恩。
- 飲食文化:
北方包餃子(形似元寶),南方做年糕(諧音“年高”),均取吉祥寓意。
四、文化意義
- 象征意義:
“月窮歲盡”體現時間循環觀念,承載除舊迎新、家族團聚的精神内核。
- 社會功能:
古代是結算賬目、規劃來年的“年關”,現代成為維系親情的重要紐帶。
五、相關傳說
民間傳說中,“夕”是一種年末為害的惡獸,人們通過放爆竹、挂紅布驅趕,後演變為除夕習俗;“年”則是制服“夕”的神童,衍生出“過年”的說法。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來源信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習俗或傳說細節,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除夕(chú xī)是指農曆年末的最後一天,也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下面将按照要求依次介紹關于“除夕”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除夕,即新年除夜的前一天夜晚,也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除夕夜是陰氣和晦氣最重的一天,通過辭舊迎新的方式來驅趕邪氣,迎接新的一年。
拆分部首和筆畫:除夕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夕”,筆畫分别是8畫和4畫。
來源:“除夕”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除”字的本義是“奪去、除去”,“夕”字的意思是“夜晚”。兩個字合在一起,就表示快要過去的夜晚。
繁體:繁體字中的“除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是以篆書(zhuan shu)為主,所以在古時候,“除夕”這個詞的字形和現代稍有不同。不過,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字形還有變化,具體需要參考研究才能确定。
例句:1. 今晚是除夕夜,我們一家人要在一起過年。
2. 到了除夕,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組詞:過年、對聯、貼紅包、守歲、團年飯。
近義詞:年夜、除舊迎新。
反義詞:大年初一(即新年的第一天)。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