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辍閡的意思、辍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辍閡的解釋

亦作“ 輟硋 ”。阻礙,阻隔。 晉 葛洪 《抱樸子·雜應》:“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史記·樂書》“其聲麤以厲” 唐 張守節 正義:“若外境乖失,故己心怒恚,怒在心,心隨怒而發揚,故無輟硋,則樂聲麤彊而嚴厲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辍閡”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用法

  1. 古籍出處:

    • 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雜應》:“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辍閡。”意為通過導引術保持氣血暢通,避免受阻。
    • 唐代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也引用該詞,如“無辍硋(閡)”,進一步印證其“阻礙”之義。
  2. 詞義辨析:

    • “辍”本義為“停止”,“閡”指“障礙”,組合後更側重因阻礙導緻的中斷,而非單純停止。
    •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簡化為“停止、中斷”,但根據權威古籍,更準确的語境應強調“受阻而中斷”。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如描述氣血運行受阻、事物進展因障礙停滞等。例如:

“情緒郁結會導緻氣機辍閡,需疏導調理。”

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辍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停止、中斷或阻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辍(辶)和閡(阝),辍部表示行走的步伐停止,閡部表示堵塞、阻擋的意義。這個詞的拆分形式是辶和阝,分别有兩畫和五畫。辍閡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爾雅》一書中。在繁體字中,辍閡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辍閡在古代的樣子稍有不同。辍的古時寫法中,辶部在上方有一個字符爪,而閡的古代寫法則将阝部分置于左側,上方是另外一個字符保。這些變化是因為漢字演變過程中書寫形式的改變。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辍閡的用法:他因身體不適而辍閡了他的工作。 除了辍閡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例如停止、中斷、阻礙等可以用作它的近義詞。而恢複、繼續、促進則可以作為辍閡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