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遵行的典則。《舊唐書·經籍志上》:“夫經籍者,開物成務,垂教作程,聖哲之能事,帝王之達典。”
“達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核心含義:指共同遵行的典則或準則,強調被廣泛認可并遵循的規範。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一緻出現()。
構詞拆分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舊唐書·經籍志》:“夫經籍者,開物成務,垂教作程,聖哲之能事,帝王之達典。”此處指經籍作為帝王治世的根本準則()。
多用于書面或學術語境,例如:
“傳統文化中的禮樂制度,堪稱中華文明的達典。”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舊唐書》或語言學工具書。
《達典》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知識、智慧的寶庫或可以臨摹、模仿的楷書樣品。這個詞多用于形容某人的學識或某書的價值。
拆分《達典》的部首是“辶”和“言”,其中“辶”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意味着走,表示動作、行走相關的意思,而“言”則表示語言、言論。
按照播放的順序,《達典》的筆畫數為7。
《達典》一詞來源于《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意思是君子不因為别人的言辭就表揚一個人,也不因為一個人就否定他的言辭。這個意思延伸出來,就形成了将達人與言辭聯繫在一起的詞語“達典”。
《達典》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達典」。
在古代,人們寫《達典》可以使用以下兩種寫法:「達誣」或「達奠」。
1. 他在學術界被譽為文化的達典。
2. 這本書是文學的達典,值得細細品味。
組詞:典範、典籍、典雅
近義詞:學問、智慧、學典
反義詞:淺薄、無知、愚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