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邦的意思、大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邦的解釋

(1).大國。《書·武成》:“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 孔 傳:“言天下諸侯,大者畏威,小者懷德。”《詩·小雅·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為讎。” 鄭玄 箋:“大邦,列國之大也。”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康拉德 ﹞領其從者,建大邦於海上。”

(2).大的州郡。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豈有身帶三綬,職典大邦,而不顧恩義,生心外叛者乎!” 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於時 河東公 為左僕射宰相,出藩大邦,開府 漢南 。”

(3).大的都會。《儒林外史》第三二回:“ 南京 是個大邦,你的才情到那裡去,或者還遇着個知己,做出些事業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邦”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個釋義,其解釋和出處可綜合如下:


一、指代大國

最早見于《尚書·武成》的“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孔傳注解為“大者畏威,小者懷德”,即強盛的國家。後《詩經·小雅·采芑》中“蠢爾蠻荊,大邦為讎”也延續此義,鄭玄注“大邦”為列國中的強大者。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亦用此詞描述康拉德“建大邦於海上”的功績。


二、表示大的州郡

漢代朱浮在《為幽州牧與彭寵書》中提到“職典大邦”,批評彭寵身居要職卻叛變,此處“大邦”指重要州郡。唐代韓愈《河南府同官記》中“出藩大邦”同樣指代管轄範圍廣的州郡。


三、指大的都會

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中“南京是個大邦”,強調南京作為大都市的地位,并暗含機遇與人才聚集之意。


補充說明

  1. 詞源結構:“大”表規模或程度超越一般,“邦”本義為諸侯封國,後泛指國家或區域()。
  2. 姓名寓意:現代取名中,“大邦”可引申為胸懷廣闊、成就非凡的象征()。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政治或地理描述,近現代則擴展至文化、經濟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邦(dà bāng)這個詞是指一個強大、偉大的國家。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大”和“邦”兩個部分。其中,“大”字是由“大”部首組成的,表示大小、廣闊的意思;而“邦”字是由“邦”部首和“阝”部首組成的,表示國家的意思。大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代漢字中,“邦”字通常用來指代小國家,而“大邦”則表示大國家。在繁體字中,“大邦”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中寫“大邦”的方式有很多變體,主要是在字形上有所差異。例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文字形是類似于“王邦”的形式。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古字體中寫作“大王”或“大豐”的形式。這些變體字都是用來表示大國家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關于“大邦”的例句: 1.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大邦。 2. 這個大邦擁有廣闊的領土和豐富的資源。 3. 大邦崛起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4. 大邦的繁榮與人民的奮鬥息息相關。 關于“大邦”的組詞,可以有一下幾個例子: 1. 大邦興衰(指大國家的興衰史) 2. 大邦戰略(指大國家的發展戰略) 3. 大邦自豪(指大國家的自豪感) 與“大邦”有類似或相關意義的詞語有“大國”、“強國”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一個強大的國家。而與“大邦”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小國”、“弱國”等,表示一個相對較小或弱小的國家。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