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用的意思、麤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用的解釋

指武将被任用。 宋 賀鑄 《六州歌頭》詞:“鶡弁如雲衆,供麤用,忽奇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用”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應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構成 “麤”為“粗”的異體字,據《說文解字》釋:“麤,行超遠也。從三鹿。”本義指群鹿奔躍揚塵之态,後引申為粗糙、粗疏之意。《漢語大詞典》收錄該字有“不精、粗劣”“粗略、大略”等七種義項。“用”指使用、應用,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

二、文獻釋義體系

  1. 基礎義:指粗糙地使用或粗放式應用,如《左傳·襄公十七年》孔穎達疏提及“麤用其力”即粗略調用人力。該釋義可見于《故訓彙纂》對古代注疏的整理。
  2. 引申義:在《周禮》鄭玄注中,“麤用”可特指祭祀時使用未精制的器物,如《周禮·春官·司尊彜》注“其齊酒用舊尊之酌”即屬此類用法。
  3. 哲學範疇:《淮南子·說山訓》高誘注提出“麤用其形”之說,此處引申為對事物外在形态的粗淺運用,與“精用”形成概念對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主要見于古籍整理與古代漢語研究領域。當代《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歸類為曆史詞彙,建議參考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獲取更系統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麤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麤用”指武将被任用,多用于描述古代武将的職位安排或軍事職能的發揮。該詞由“麤”(同“粗”)和“用”(任用)組合而成,隱含對武将粗犷特質或軍事才能的認可。

  2. 文獻出處
    該詞出自宋代詞人賀鑄的《六州歌頭》:“鶡弁如雲衆,供麤用,忽奇功。” 此句通過對比武将數量衆多卻未被重用的現象,表達對當時軍事策略的批判。

  3. 字義解析

    • 麤:古同“粗”,本義指鹿類奔跑時揚起的塵土,引申為粗糙、粗犷,可形容人的豪放性格或未加修飾的狀态;
    • 用:此處指任用、使用,強調對人才或能力的實際應用。
  4. 曆史背景關聯
    宋代重文輕武的社會背景下,“麤用”一詞可能暗含對武将地位邊緣化的隱晦表達,反映武将雖被任用但難獲重要功勳的現實。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六州歌頭》全詞意境或“麤”字的更多用法,可參考标注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陂田奔泷别劍駁換不協禅宗撤營遲壅鉏霓地頭蛇挏馬東崖多嘴多舌凡卑坊官飛榮蜚雲趕跑觥飯不及壺飧公忠灌鋼歸咎滾碌豪錐畫燭階爵羁縻禁耕寄訊郡城凱旋廓通連接李郭舟領府淩躐淪蟄梅杖妙辯劘上獰犷飄泊頗我榮侍下三下兩下傷慘梢瓜順筊說參請暑绤絲子搜求蘇州碼子忘形之契吾俦迕犯五袴詠物料相尾細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