矬倒的意思、矬倒的詳細解釋
矬倒的解釋
蜷伏倒地。 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未逢人先準備彎腰見,使不得站堂堂矬倒裙邊。”《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這些手下人也被道人和尚們大碗頭勸着,一發不顧性命,吃得眼定口開,手痑腳軟,做了一堆矬倒。”
詞語分解
- 矬的解釋 矬 ó 身材矮:矬個子。 矮 高 筆畫數:; 部首:矢; 筆順編號:
- 倒的解釋 倒 ǎ 豎立的東西躺下來:摔倒。牆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對調,轉移,更換,改換:倒手。倒換。倒車。倒賣。倒倉。倒戈。 正順 倒 à 位置上下前後翻轉: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轉或
網絡擴展解釋
“矬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指身體蜷縮、伏倒或癱軟的狀态,常因外力(如醉酒、虛弱)或禮節動作導緻。如《醒世恒言》中描述醉酒者“矬倒”,《雌木蘭》中表現行禮時的彎腰動作。
語境差異
- 被動癱倒:多用于形容因體力不支、醉酒等失去平衡的狀态,如“做了一堆矬倒”。
- 主動蜷縮:可表示因禮節或躲避而彎腰屈身,如“矬倒裙邊”。
使用注意
- 該詞多見于明清小說或戲曲文本,現代漢語中已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嚴謹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原文獻(如《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矬倒》一詞的意思是形容身體或姿态矮小,不能直立或挺拔。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矢和土,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三畫和三畫。
《矬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漢字中,矬的寫法為矽加早,表示身體矮小;倒的寫法為人加卧,表示不能直立或挺拔。
以下為幾個例句:
1. 他長得很矬倒,站在人群中顯得特别矮小。
2. 這棵小樹矬倒在風雨中,讓人感到無比可憐。
3. 她姿态矬倒,走路時總是低着頭不願擡起。
與《矬倒》相關的組詞有:矬子、矬長、矬短等。
與《矬倒》意思相近的詞有:矮小、矮胖、矮下等。
與《矬倒》意思相反的詞有:挺拔、修長、高大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