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蹙淩水的意思、蹙淩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蹙淩水的解釋

黃河 水信之一。指農曆十一月、十二月之間 黃河 斷冰複結之水流。《宋史·河渠志一》:“ 黃河 隨時漲落,故舉物候為水勢之名:……十一月、十二月,斷冰雜流,乘寒復結,謂之蹙淩水。”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 黃河 水信﹞冬曰淩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淩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蹙淩水”是一個與黃河水文現象相關的詞語,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農曆十一月、十二月之間黃河出現的特殊水流現象:冬季氣溫驟降,黃河水面結冰後斷裂,冰層隨水流移動時再次凍結,形成斷冰複結的淩汛狀态。

二、詞源背景

  1. 曆史文獻
    《宋史·河渠志》中記載:“黃河隨時漲落……十一月、十二月,斷冰雜流,乘寒復結,謂之蹙淩水。”
    清代《郎潛紀聞》也提到黃河冬季水信分為“淩汛”“伏槽水”“蹙淩水”三個階段。

  2. 結構解析
    “蹙”意為收縮、聚集,“淩”指冰淩,整體描述冰層擠壓凍結的動态過程。

三、相關概念辨析
有部分資料誤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困境中無法行動”(如),但權威曆史文獻和詞典均明确其為古代對黃河淩汛的專業描述,建議以《宋史》等古籍記載為準。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地理文獻中,描述古代黃河冬季冰淩災害,例如研究黃河水文史時可能提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蹙淩水》是什麼意思

《蹙淩水》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意為江河湖泊被冰封。它常用來形容寒冷的冬天,水面結冰的景象。

《蹙淩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蹙淩水》由“蹙”、“淩”、“水”三個部分組成。

“蹙”字的偏旁部首是“足”,總計5畫;

“淩”字的偏旁部首是“冫”,總計冰5畫;

“水”是一個獨體字,總計4畫。

《蹙淩水》的來源

《蹙淩水》這個詞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家王勃的詩篇《滕王閣序》。詩中由于描述的長江被冰封而洶湧激流的景象,引用了“蹙淩水”這個形象生動的詞語。

《蹙淩水》的繁體

《蹙淩水》的繁體字為「蹙淩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我們可以将「蹙淩水」分别用「躇」、「淩」、「涗」以及「水」來代替。

《蹙淩水》的例句

1. 冬日的江面已經蹙淩水,連小船也無法行駛。

2. 寒冷的冬天,湖泊上蹙淩水,仿佛世界進入了冰封的時刻。

《蹙淩水》的組詞

1. 蹙冰:意為冰面結冰。

2. 淩寒:指嚴寒的冬天。

3. 水面:指水的表面。

《蹙淩水》的近義詞

1. 結冰:指液體變為固體。

2. 凍結:指由于低溫而變為冰。

《蹙淩水》的反義詞

1. 流動:指水體不斷運動。

2. 解凍:指冰體逐漸融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