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論的意思、麤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論的解釋

粗略論述。 漢 徐幹 《中論·曆數》:“今麤論數家舊法,綴之於篇,庶為後之達者存損益之數雲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麤論(cū lù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現多寫作“粗論”,其核心含義指粗疏、不精細的論述或見解。以下從字形、本義、引申義及用法角度分述:


一、字形與字源


二、詞典釋義

  1. 淺顯粗略的論述

    指未深入推敲、缺乏精詳考據的言論或文章。

    ▶ 例:《漢語大詞典》引《朱子語類》:“此是麤論,若細究之,尚有未盡處。”

    來源:漢語大詞典(鍊接

  2. 概略性的見解

    常用于自謙,表示所述僅為初步看法,非系統結論。

    ▶ 例:《辭海》釋為“大略的議論”,如古人書信中“聊陳麤論,以資參酌”。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用法與語境


四、近義辨析

詞彙 差異點
淺論 側重深度不足,未觸及本質。
概說 強調概括性,中性無貶義。
陋見 含明顯自貶,謙抑程度更高。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4.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麤論”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麤論”讀作cū lùn,意為粗略的論述,指對某一問題或觀點進行簡略、不深入的分析或讨論。其中:

    • 麤(cū):同“粗”,表示粗糙、不細緻;
    • 論(lùn):指論述、讨論。
  2. 字形與結構

    • “麤”是“粗”的異體字,由三個“鹿”組成(⿰鹿⿱鹿鹿),本義為“行超遠”,後引申為“粗疏、不精細”。
    • “論”則為形聲字,從“言”,表示與言語、文字相關。

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學術語境中,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概述”“簡論”等詞替代。例如:“此篇僅作麤論,未盡詳述”可理解為“本文僅為簡要論述,未深入展開”。

注意事項

由于“麤”字生僻且筆畫複雜,現代書面語中已極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優先選用“粗論”“概說”等更通用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驗證或查閱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芭黎伴靈暴内陵外閉目塞聽不當穩便猜三喝五晨婦稱星怵怛蜑娘大戰奠枕雕墜帝關短線産品端正月杜陵叟放浪無羁凡有腐芥瓜螢呵會诃駡黃連祖火夾假藉賤賣今昔之感舊地搕詐鲲鱗雷門鶴撩淺崚靈夕藜菽柳衙鸾輿毛羽明瑩摩诃至那剽略披覽齊東親智窮軍祈晴禱雨铩羽涸鱗畲火身先朝露束脅竦峭廋索田雞礮菀牧甕牖問柳評花無全仙掌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