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弛的意思、怠弛的詳細解釋
怠弛的解釋
松懈。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二》:“或乃怠弛中流,而捐棹放楫,将淪波濤,歸咎受愆,可不慎乎!” 明 李贽 《續藏書·開國諸臣總叙》:“ 元 部将 胡深 守 龍泉 ,見 元 将士多怠弛不用命。” ********* 《大總統告陸海軍士文》:“弗怠弛以遺遠寇,弗驕矜以誤事機。”
詞語分解
- 怠的解釋 怠 à 懶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 輕慢,不尊敬:怠傲。怠慢。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弛的解釋 弛 í 放松,松懈,解除:松弛。廢弛。弛惰(懈怠)。弛緩(局勢、氣氛等變和緩)。弛張(“張”,拉緊弓弦;“弛”,放松弓弦,喻興廢、寬嚴、勞逸等)。 延緩:弛期。 張 筆畫數:; 部首:弓;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怠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ài ch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松懈、懶散的狀态,多用于形容态度或行為上的懈怠。
- 結構解析:由“怠”(懶惰、不積極)和“弛”(放松、松懈)組合而成,兩字均帶有負面含義,疊加後強調松懈程度。
2.應用場景
- 古籍引用:
- 晉代袁宏《後漢紀》提到“怠弛中流”,比喻在關鍵時期松懈。
- 明代李贽在著作中描述元朝将士“怠弛不用命”,指軍紀渙散。
- 近代用法:孫中山曾用“弗怠弛以遺遠寇”警示不可因松懈導緻危機。
3.相關詞彙
- 近義詞:懈怠、松弛、懶散。
- 反義詞:勤勉、嚴謹、奮發。
4.使用注意
- 語境適配: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曆史文獻、政策論述等,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 搭配對象:常與“紀律”“态度”“職責”等抽象名詞搭配,例如“紀律怠弛”“職責怠弛”。
“怠弛”通過古今用例體現了對松懈狀态的批判性描述,適合強調因态度消極導緻的負面影響。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滬江詞典等來源(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怠弛
怠弛(dai4 chi2)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右邊的部首是“止”。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
怠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其中解釋為即将要動的樣子。
繁體
怠弛的繁體字為「怠弛」。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怠弛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延續了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心怠弛,做事不得力。
2. 怠弛的狀态讓他的工作進展緩慢。
組詞
怠慢、怠惰、怠工、怠忽
近義詞
松懈、懈怠、懶散、慵懶
反義詞
用心、專心、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