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斃的意思、待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斃的解釋

見“ 待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待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ài bì,其核心含義為消極等待死亡或失敗,常用于形容面對困境不采取行動、被動接受結果的消極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待”指等待,“斃”指死亡或失敗,組合後表示“等死”或“坐等失敗”。例如:

    • “草木垂頭喪氣,像是奄奄待斃”(形容瀕臨死亡的狀态)。
    • “守株待兔是無結果的行為,坐以待斃則是等死”。
  2. 引申意義
    強調被動應對,缺乏積極行動。如《新五代史》中提到:“坐而待斃,曷若伏而俟命?”,意為與其坐等滅亡,不如主動尋找生機。


二、常見搭配與成語

  1. 坐以待斃
    形容不采取任何措施,消極等待災難降臨。例如:“我們若坐以待斃,終将被淘汰。”

    • 近義詞:束手待斃、坐而待亡。
  2. 束手待斃
    指捆住手腳等死,比喻面對危險或困難時毫無作為。例如:“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3. 奄奄待斃
    形容生命垂危、瀕臨死亡的狀态(如植物枯萎、動物瀕死等)。


三、文化背景與用法


四、相關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型 詞彙 說明
近義詞 坐以待亡、坐困愁城 均指消極等待失敗或滅亡。
反義詞 積極應對、絕處逢生 強調主動行動或逆境中尋找轉機。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新五代史》《幼學瓊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斃這個詞是非常嚴肅的,它指的是一個人或動物即将遭受緻命的命運。待斃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止」和「殳」,其中「止」代表腳步停止,「殳」則是表示殺伐的兵器。待斃的拆分部首足以暗示其嚴酷的含義。 關于待斃這個詞的來源,據考證,它最早出現在明朝的《英烈傳》一書中。此後,待斃一詞逐漸流傳開來,被用來描述一些曾經英勇奮鬥的人,因為不幸遭受敵人追捕、圍困或虐殺,即将喪命的情景。 載體字或狹義的繁體字,待斃的繁體字為「待斃」。這個字與「待斃」的意義完全相同,隻是書寫上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區别。在古代,待斃的寫法以簡體字的「待斃」為準,使用了「歹」作為額外的部首。 以下是待斃這個詞的例句: 1. 那位士兵英勇奮戰,因敵衆我寡,最終被困待斃。 2. 這種動物在世界各地都面臨着待斃的危險。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待命、等待、等待斃命。 而待斃的近義詞則包括:瀕臨死亡、臨終、垂死。 相反的詞則是:逃脫、幸免、生還。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