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 的别稱。《淮南子·墬形訓》:“中央之美者,有 岱嶽 ,以生五穀桑麻,魚鹽出焉。” 高誘 注:“ 岱嶽 , 泰山 也。”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元帝表》:“登封 岱嶽 ,且署明堂;巡狩 荊州 ,時行司隸。” 唐 張說 《應制和同劉光喜雨》:“青氣合春雨,知從 岱嶽 來。” 宋 蘇轼 《永裕陵二月旦表本》:“ 岱嶽 泥金,未講升中之禮; 荊山 鑄鼎,遽成脫屣之遊。”
“岱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泰山的别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岱嶽”專指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的東嶽。其中“岱”為泰山的專屬代稱,《說文解字》明确記載“岱,太山也”(),而“嶽”在古代特指五嶽中的山嶽,組合後強化了泰山作為聖山的地位。
二、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爾雅》的“中有岱嶽”及《淮南子》的“中央之美者,曰岱嶽”()。南朝徐陵《勸進元帝表》、唐代張說《應制和同劉光喜雨》等文獻均使用此稱,印證其作為官方雅稱的曆史延續性()。
三、文化象征 古人賦予“岱”字“大中之極”的哲學内涵(),使“岱嶽”不僅指地理實體,更承載着“天地交泰”“帝王封禅”等文化意象。自秦漢以來,泰山被視為溝通天地的聖山,曆代帝王在此舉行封禅大典,進一步鞏固了“岱嶽”的神聖地位。
四、現代應用 如今“岱嶽”仍用于文學創作、地名命名(如泰安市岱嶽區)等領域,其作為泰山雅稱的功能持續傳承。在姓名學中,“岱嶽”組合寓意穩重可靠、品格崇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