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戴發含齒的意思、戴發含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戴發含齒的解釋

謂人的形狀。亦以指人。《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髮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無獸心。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矣。” 前蜀 貫休 《續姚梁公坐右銘》:“丁寧丁寧,戴髮含齒。”亦作“ 戴髮含牙 ”、“ 戴眉含齒 ”。 清 洪昇 《長生殿·罵賊》:“ 雷海清 呵!若不把一肩擔,可不枉了戴髮含牙人是俺。但得綱常無缺,鬚眉無愧,便九死也心甘。”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傳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齒,抱餘疚於泉臺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戴發含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ài fà hán ch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長着頭發和牙齒”,實際用來代指人類。多用于強調人的基本特征或身份,常帶有“退一步說”的語境,例如:即便某人有獸性,但外形仍具人形,故可稱其為“戴發含齒”。


出處與典故

源自《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無獸心。” 意指人雖具人形,内心卻可能有獸性。該句通過外形與内心的對比,引發對人性的反思。


用法與例句

  1. 指代人類

    • 例:“丁甯丁甯,戴發含齒。”(前蜀·貫休《續姚梁公坐右銘》)
    • 現代用法:可描述某人“雖行為不端,但仍是戴發含齒之輩”。
  2. 對比人性與獸性
    強調外形與内心的矛盾,如《列子》中“人未必無獸心”的辯證思考。


近義詞與變體


注意

部分資料(如)誤将該成語解釋為“形容外貌美好”,實際并無此意。權威典籍及多數文獻均指向“代指人類”的核心含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若有進一步探究需求,可參考《列子》原文或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戴發含齒”

“戴發含齒”是一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用來形容一個人頭上戴着發髻,嘴裡含着牙齒,意味着這個人文質彬彬、言行舉止有禮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戴發含齒”這個成語,可以分解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成語來源

“戴發含齒”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唐宋八家,出自嵇康的《與山巴牙長者論詩》:“今人有戴發含齒者,犬牙朝奵。”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戴着發髻,嘴裡含着牙齒,非常文雅。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采用,成為一個常用的形容詞。

繁體字

繁體字“戴發含齒”的寫法為“戴髮含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成語“戴發含齒”的書寫方式存在一些變化。例如,有時“戴”字的上方會加一個冒號形狀的“冂”部首。

例句

他是一個戴發含齒的紳士,無論和誰交流都非常有禮貌。

組詞

與“戴發含齒”相關的組詞有:“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等。

近義詞

與“戴發含齒”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儒雅風度”、“言行舉止文雅”等。

反義詞

與“戴發含齒”意思相反的成語有“粗野無禮”、“露骨無病”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