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律的意思、春律的詳細解釋
春律的解釋
猶春令。春季的節令。 北周 庾信 《奉和趙王西京路春旦》:“宜年動春律,禦宿斂寒氛。” 唐 施肩吾 《早春殘雪》詩:“佇逢春律後,陰谷始堪看。”《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七年》:“﹝朕﹞将乘春律,往臨 大江 ,駐蹕 建康 ,以察天意。”
詞語分解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春律”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春季的節令,即春季的氣候特征和自然規律,如萬物複蘇、氣溫回升等()。
- 構成:由“春”(春季)和“律”(規律、節令)組合而成,強調春季特有的時序與自然法則。
2.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代詩文中常以“春律”描繪春季景象,例如:
- 北周庾信《奉和趙王西京路春旦》:“宜年動春律,禦宿斂寒氛。”()
- 唐代施肩吾《早春殘雪》:“佇逢春律後,陰谷始堪看。”()
3.延伸理解
- 部分釋義将其與“法律”類比,比喻春季如自然界的“法則”,主導植物生長、動物活動等周期性變化()。
- 現代用法中,也作為品牌商标出現,但此含義與詞源無關()。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相關詞彙:春令、春序、春候。
- 反義概念:冬律(冬季的節令)。
“春律”是描述春季時序與自然規律的詞彙,兼具文學意境和自然科學的雙重色彩。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品牌信息,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律(chūn lǜ)這個詞,意指春天的規律和律動。它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彳”,共有10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出自《詩經》中的《國風·秦風·蒹葭》一篇。在繁體字中,春律的寫法沒有變化。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例如“彳”部可以寫作“⻍”或“⻌”。下面是一個例句:春律如詩意綿綿,點綴着大地的姿容。其他相關詞彙包括春季、春日等。春律的反義詞則是冬寒。以上就是關于春律的簡要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