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漏的意思、春漏的詳細解釋
春漏的解釋
春日的更漏。多指春夜。 唐 韋應物 《聽莺曲》:“還栖碧樹鎖千門,春漏方殘一聲曉。” 後蜀 顧夐 《訴衷情》詞之一:“香滅簾垂春漏永,整鴛衾。” 宋 梅堯臣 《奉呈諸君》詩:“ 太液 緑波漲, 建章 春漏遲。”
詞語分解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 漏的解釋 漏 ò 物體由孔或縫透過:壺裡的水漏光了。漏風。滲漏。漏洩(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洩露)。漏電(跑電)。 洩露:走漏消息。漏底(洩露内情)。透漏。 脫逃或無意放過:疏漏。遺漏。挂一漏萬。漏網之魚
網絡擴展解釋
“春漏”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春漏”字面指春日的更漏(古代計時工具),多用于描寫春夜的時間流逝。例如唐代韋應物《聽莺曲》中“春漏方殘一聲曉”,用更漏聲殘象征春夜将盡、拂曉将至的意境。
二、引申用法
- 時間象征:通過更漏滴水聲表現春夜的靜谧與漫長,如五代顧夐《訴衷情》中“春漏永”暗指長夜難眠的心境。
- 季節氛圍:宋梅堯臣“建章春漏遲”一句,将漏壺計時與春季氣候結合,凸顯宮廷春日的慵懶氛圍。
三、其他解讀
部分資料提出“春漏”可引申為春天泉水流淌的聲音(如),但這種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
四、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詩詞創作,可通過“春漏”表達兩種意境:
- 時間感知:“春漏遲”暗示春日時光悠長;
- 情感烘托:“春漏永”常用于渲染孤寂、思念等情緒。
建議在古典文學賞析或相關創作中參考具體詩句語境,例如、4、7中列舉的唐代至宋代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漏這個詞是指春天時氣溫升高,人體因為排汗較多而出現的多汗症狀。拆分部首是春(chūn)和漏(lòu),其中春的部首是日,漏的部首是氵。春的筆畫數為8,漏的筆畫數為8。這個詞的來源是因為春天時節氣候潮濕,人體排汗增多,容易出現多汗現象而被稱為春漏。
在繁體字中,“春漏”仍然寫作“春漏”,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即“春漏”。
一些使用春漏這個詞的例句包括:
1. 春天到了,他總是春漏不斷,汗水濕透了衣服。
2. 這個季節,很多人都會經曆春漏現象,需要注意保持身體清潔。
與春漏相關的組詞包括春季、汗液、出汗等。
近義詞可以是多汗、多汗症,它們在描述多汗現象時都與春漏有相似之處。
反義詞可以是少汗或幹燥,在描述不同的體液分泌情況時與春漏相對立。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