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胡的意思、垂胡的詳細解釋
垂胡的解釋
(1).胡須下垂。 宋 蘇轼 《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一:“爾來八十胸垂胡,上山如飛嗔人扶。” 王十朋 集注:“胡,胸前毛也。”
(2).颔肉下垂。胡,下颔肉。 宋 陸遊 《七十》詩:“身世蠶眠将作繭,形容牛老已垂胡。”
詞語分解
- 垂的解釋 垂 í 東西一頭挂下:垂楊柳。垂釣。垂直。垂線。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淚。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垂頭喪氣。 敬辭,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愛。垂憐。垂詢。 傳下去
- 胡的解釋 胡 (⑤鬍) ú 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 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
網絡擴展解釋
“垂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胡須下垂
指胡須自然垂落的狀态,常見于對年長者的外貌描寫。
- 例證:宋代蘇轼在《送喬仝寄賀君》中寫道:“爾來八十胸垂胡,上山如飛嗔人扶。” 這裡的“垂胡”形容賀君年邁時胸前的長須下垂。
- 其他用法:近現代詩人陳三立《王家坡觀瀑》中也有“雲中見首獨垂胡”的描寫,借下垂的胡須增強畫面感。
2.颔肉下垂
指人年老後下巴或頸部皮膚松弛下垂的狀态。
- 例證:陸遊《七十》詩雲:“身世蠶眠将作繭,形容牛老已垂胡。” 此處以“垂胡”比喻自己年老時下巴的松弛之态。
- 延伸:該用法中“胡”特指下颔部位的皮肉,與動物(如牛)的颔下垂肉有類比關系。
補充說明
- 詞源:“胡”本義為動物颔下的垂肉(如“狼跋其胡”),後引申指人下巴的須肉。
- 語境:該詞多用于詩詞,兼具形象性與文學性,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注釋,可參考《蘇轼詩集》《陸遊全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胡是一個中文詞彙,它包含兩個字:垂和胡。下面将會對這兩個字的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介紹詞彙的來源,繁體字形式,以及一些古時候漢字寫法。此外,還會給出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請繼續閱讀。
垂胡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垂:部首土,總筆畫數為8。
- 胡:部首月,總筆畫數為9。
垂胡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發展演變。繁體字形式為「垂鬍」,表示胡須垂下的樣子。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垂胡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但現代使用的寫法已經相對統一。
以下是一些關于垂胡的例句:
1. 他長得一副垂胡的樣子,顯得很成熟。
2. 你為什麼不修剪一下胡須,讓它不再垂胡?
一些與垂胡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或沮喪的樣子。
2. 垂涎三尺:形容非常渴望或貪婪的樣子。
垂胡的近義詞可能包括:
1. 下垂胡須
2. 長胡須
垂胡的反義詞可能包括:
1. 平滑的下巴
2. 無胡須的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理解和使用垂胡這個詞彙。如果還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詢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