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話文的意思、白話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話文的解釋

[writing in vernacular Chinese] 用白話寫成的文章——用于指五四運動以後至1949年

詳細解釋

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與“文言文”相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糊塗始》:“說是白話文應該‘明白如話’……但其實,現在的許多白話文卻連‘明白如話’也沒有做到。” ********* 《她是一個弱女子》四:“像放大的纏足姑娘走路般的白話文,他是也去選讀,而他自己也會寫寫的。” 夏衍 《秋瑾傳》第二幕:“你的白話文,寫得比詩好。”參見“ 白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話文是現代漢語書面語的主體形式,其核心特征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進行書面化表達。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著作,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典定義與語言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白話文為“用白話寫成的文章”,區别于文言文。其本質是“漢語書面語的一種形式,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形成”。主要特征包括:

  1. 口語化基礎:詞彙、語法結構貼近當代人口頭表達,如使用“的”“了”等助詞及主謂賓常見句式。
  2. 通俗性:摒棄文言虛詞與典故,采用大衆熟悉的詞彙(如“吃飯”而非“用膳”)。
  3. 時代性:詞彙系統動态更新,可吸收新詞(如“互聯網”“碳中和”)反映社會發展。

二、曆史演進與文言對照 王力《古代漢語》指出,白話文源于唐宋口語(如禅宗語錄),但直至五四新文化運動才正式取代文言文成為主流書面語。其與文言文的核心差異在于:

三、現代應用與規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白話文作為規範漢語書面形式,需遵循:

四、學術價值 白話文的普及被視為中國語言現代化的标志。語言學家周有光在《語文閑談》中評價其“打破知識壟斷,使文化成果得以全民共享”,推動社會文明進程。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王力.《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3.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 商務印書館, 1982.
  4. 周有光.《語文閑談》.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

網絡擴展解釋

白話文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表達形式,與文言文相對,具有通俗易懂、貼近日常語言的特點。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1.定義與特點

白話文使用現代漢語的詞彙和語法,句式靈活,表達直接。例如,“吃飯了嗎?”是白話文,而文言文則用“飯否?”。它強調自然流暢,摒棄文言文的古雅簡練,更注重傳達信息的清晰性。

2.曆史發展

3.與文言文的區别

4.現代意義

白話文促進了文化普及和教育平等,使文學創作(如小說、散文)更貼近大衆生活。例如,網絡文章、新聞報道均以白話文為主,确保信息傳播的高效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演變細節,可查閱語言學或現代文學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步按行半邊蓮薄陋薄栌忭忻才猷策高駕朝裡無人莫做官騁逸陳垣觸塵吹胡子瞪眼大獲全勝風告高謝遘闵龜年鶴算橫逞黃孫歡言積氛骥路絶情鞠躬屏氣開筵礦物劉村流孽吏佐隆秕瘘管淪褫漫士貓頭鞋馬牙木母齧骨排溺炮場泡妞青箬笠青州從事窮申羣會入門問諱上邦商葉沈熟市版食餌失合屍身縮竄踏鼓攤鋪王傅楲窬聞人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