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楚的意思、捶楚的詳細解釋
捶楚的解釋
杖擊;鞭打。亦為古代刑罰之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涉務》:“纖微過失,又惜行捶楚;所以處於清高,益護其短也。” 唐 韓愈 《贈張功曹》詩:“判司卑官不堪説,未免捶楚塵埃間。”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馬齧定襄簿》:“ 河西 程氏 馬逸,直上廳,嚙主簿,倒。旁立數十人,號叫捶楚,不能救。” 清 王晫 《今世說·識鑒》:“其師 計青麟 ,大加捶楚。”
詞語分解
- 捶的解釋 捶 í 敲打:捶衣。捶鼓。捶打。捶拓。捶撻。捶楚(古代的杖刑)。捶胸頓足。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楚的解釋 楚 ǔ 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幹堅勁,可以做杖。亦稱“牡荊”。 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 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
網絡擴展解釋
“捶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uí chǔ,其核心含義指杖擊、鞭打,同時也是古代刑罰之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
“捶”指用木杖或器物擊打,“楚”原指荊條(古代刑具),合起來表示以杖、鞭等工具進行體罰。
- 刑罰屬性
在古代,捶楚是常見的刑罰手段,用于懲戒輕微過失或犯罪行為,如唐代韓愈詩句“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便描述了低級官吏受此刑的情景。
二、延伸與用例
- 文獻記載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涉務》提到“纖微過失,又惜行捶楚”,說明當時對輕微過錯施以此刑。
- 唐代蔣防《霍小玉傳》中“暴加捶楚”的描寫,反映了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比喻用法
現代語境中,“捶楚”可比喻言論或行為對他人造成嚴重打擊,如“輿論的捶楚”。
三、相關說明
- 同義詞:棰楚、箠楚(均指杖刑)。
- 文化背景:作為古代司法制度的縮影,捶楚體現了封建時期“以刑止過”的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使用場景,可參考《顔氏家訓》《韓愈詩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捶楚》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的意思是用拳頭或棍棒敲打山嶽。拆分部首為手和山,總計有6畫。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捶楚」。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相似。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用力捶楚山石,以迸發内心的憤慨。”該詞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請您自行查找相關資料。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