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刍豢的意思、刍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刍豢的解釋

[livestock (cattle,sheep,etc)] 指牛羊豬狗等牲畜

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刍豢之味。——《史記·貨殖列傳》

詳細解釋

牛羊犬豕之類的家畜。泛指肉類食品。《孟子·告子上》:“故義理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朱熹 集注:“草食曰芻,牛羊是也;穀食曰豢,犬豕是也。”《史記·貨殖列傳序》:“至若《詩》《書》所述 虞 夏 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 宋 蘇轼 《答畢仲舉》:“而既飽之餘,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清 趙翼 《楊桐山具精馔招飲》詩:“但從芻豢選肥美,昔人烹飪有絶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刍豢(chú huàn)是古漢語中表示家畜的統稱,特指供食用的牲畜。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源與本義

  1. 字形結構

    “刍”本義為割草,引申為草食動物(牛羊);“豢”從豕(豬),指圈養谷物喂養的動物(犬豬)。二字組合涵蓋草食與谷飼家畜,見于《說文解字·艸部》:“刍,刈艸也”及《說文·豕部》:“豢,以穀圈養豕也”。

  2. 分類定義

    • 刍:牛羊等反刍動物,以草為食。
    • 豢:犬豕等雜食動物,以谷物為食。

      如《禮記·樂記》疏:“食草曰刍,食穀曰豢”。


二、引申與文化内涵

  1. 祭祀與禮儀

    古代“刍豢”為祭祀重要祭品,《莊子·齊物論》載:“民食刍豢,麋鹿食薦”,反映其在禮儀中的核心地位。

  2. 生活富足象征

    《孟子·告子上》以“刍豢之悅我口”類比道德之于人心,暗示其代表物質豐裕(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三、現代釋義與用法

現代漢語中,“刍豢”屬書面語,多用于文史領域,表“家畜肉類”。如王力《古代漢語》釋:“牛羊犬豕之類供食用的牲畜”。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孔穎達《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4.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齊魯書社)
  5.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刍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拼音為chú huàn,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指牛羊豬狗等家畜,也泛指肉類食品。根據《孟子》和朱熹的注釋,“刍”指草食性牲畜(如牛、羊),“豢”指谷食性牲畜(如豬、狗)。

2.字義分解

3.經典出處

4.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比喻,如描述物質欲望(“口欲窮刍豢之味”)或類比精神與物質享受的關系(如理義與口腹之欲的對比)。

5.例句參考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代典籍和權威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昂氣暴屍輩分畢達哥拉斯賓長赑怒不矜不伐朝韠遲壅船到碼頭車到站楚杌彫落端啟短期資金市場梵帝飛掠風台改陰概雲鳱旦高秋鈎元提要廣座骨棱棱還形護從簡尺牋素疾博稽慢精壯寄書郵瞌睡蟲瞉霿練帶砺兵留黃六婆镘闆滅學謀殺齧咬曝昳欺軟怕硬攘敚什伍東西神要世界語十清九濁水芙蓉水老鼠嗣武亭候頹寝屯劄僞迹五推先猷效駕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