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付的意思、出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付的解釋

猶請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是時六部規制嚴,凡有故不能入署者必遣人告掌印,掌印移牒司務,司務每日彙呈堂,謂之出付。”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一日, 梁公 不入署,而又不出付,衆疑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出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清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出付(拼音:chū fù)意為請假,特指清代六部官員因故無法到官署辦公時,需通過特定流程報備的請假制度。

二、詞源與用法

  1. 制度背景
    清代六部管理嚴格,官員請假需逐級上報:

    • 先告知部門掌印官;
    • 掌印官将請假信息移交司務;
    • 司務每日彙總後呈報上級(稱為“出付”)。
  2. 文獻例證
    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中記載:“一日,梁公不入署,而又不出付,衆疑焉。”此處“不出付”即指未履行請假手續,引發同僚疑惑。

三、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曆史語境下的行政術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解讀。

“出付”反映了清代官場嚴格的請假制度,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閱微草堂筆記》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付》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由購買方支付貨物或服務的費用。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出”表示出去、離開的意思,而“付”表示支付的意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詞語構成規則。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和書寫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出付》這個詞來說,它的寫法在古代并沒有太大變化。它的寫法主要看字的組成部分。 下面是一個使用《出付》的例句: 購買商品時,請記得及時出付款項。 與《出付》相關的組詞有: 收付 - 指收取和支付的動作 付款 - 指支付貨款的行為 付費 - 指支付費用的行為 與《出付》近義的詞語包括: 支付 - 指給予金錢或其他價值物品作為交換 付出 - 指用金錢或其他形式交付 與《出付》相反的詞語是: 收入 - 指得到錢或其他收益 接收 - 指接受某物或被交給某物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