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次的意思、除次的詳細解釋
除次的解釋
設靈位祭奠。 清 曾國藩 《仁和郡邵君墓志銘》:“ 仁和 邵氏 ,實以十一年十二月朔日殉難,於是始除次執喪,赴告遠近。”原注:“除次,除位以祭。”
詞語分解
- 除的解釋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鏟除。廢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變,變換:歲除(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不計算在内:除非。除外。 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是“乘”的反運算:除法。 台階:階除
- 次的解釋 次 ì 第二:次日。次子。次等。次要。 質量、品質較差的:次品。次貨。 等第,順序:次第。次序。名次。 化學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兩個氧原子的:次氯酸。 中間:胸次。 量詞,回:次數(?)。初次。三番
專業解析
"除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辭書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核心含義:依次更替、輪換
指按照順序或等級進行替換、輪值。此義項源于"除"的"更替"義(如《說文解字》:"除,殿陛也",引申為台階更替)與"次"的"順序"義(如《廣雅》:"次,叙也")。
- 例證: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引古注:"除次,猶言更代",強調輪替次序。
二、古代行政/禮儀場景:職位或儀制的順位繼承
特指古代官僚體系中官職、爵位的順位繼承制度,或禮儀活動中不同等級人員的輪替安排。
- 例證:《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典略》:"其官除次,各有品秩",描述官職按品級順序遞補。
三、現代轉義:臨時替代或權宜之計
在當代少數語境中可引申為"臨時替代方案"或"權宜安排",但此用法罕見且非規範。
- 例證:部分方言或特定領域(如傳統戲曲行規)中保留"除次頂替"的說法,指臨時替補角色。
結論:"除次"的本義強調依序輪換,多見于古代職官、禮制文獻;現代漢語中基本被"輪替""順次接替"等詞取代,僅在特定語境或方言中存留引申義。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除"字條釋"更替"義,"次"字條釋"順序"義。
- 漢典網《經義述聞》條目 引清代王引之對"除次"的訓诂。
- 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志》卷二十一,裴松之注引《典略》關于官職除次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除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具體文獻和權威解釋來理解:
一、基本含義
-
設靈位祭奠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指在喪禮中設立靈位進行祭祀。例如:
- 清代曾國藩《仁和郡邵君墓志銘》中提到“始除次執喪”,原注明确解釋為“除位以祭”。
- 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均采用此釋義,強調其與喪葬禮儀的關聯。
-
排除最後一個或最後幾個(較少見)
部分資料(如)提到“除次”可表示“排除末尾部分”,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二、使用場景
- 傳統禮儀:多用于描述古代或正式場合的祭祀活動,如“除次執喪”指設立靈位後開始服喪。
- 文學創作: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作品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三、注意事項
- 現代漢語中,“除次”使用頻率較低,若需表達“排除末尾”建議選用更通用的詞彙(如“剔除最後”),避免歧義。
- 在解讀古籍時,應優先參考權威注釋(如曾國藩原注)及工具書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或清代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包羅飽饫裨海瀕危物種不諧當常俗愁雲慘霧淳熬搗砧大原大噪符傳負阻公用事業過款果若海籌河泊所合境骅駬蕙帳家給民足角婢緊繃繃靖端警勇積念枃降津送績紹娟娟犒饫克勵空落狼山雞斂息利息買舟梅伯氓庶逆牲畔慮溥浮千難萬難佥士戎捷沙蒸水煙說得去爍爚私亵松蒿慫慂鼃吹枉殁亡缺尉藉吻翰無非無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