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出處殊途 ”。謂出仕與隱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八:“出處殊塗,俯仰異容。瞻歎古烈,思邁高蹤。”《三國志·魏志·管甯傳》:“雖出處殊塗,俯仰異體,至於興治美俗,其揆一也。”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十四:“出處殊途聽所安,出林何得賤衣冠。”參見“ 出處 ”。
“出處殊塗”是一個漢語成語,也寫作“出處殊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對仕隱抉擇時的多元價值觀,既可用于文學評論,也可引申為對現代人不同人生選擇的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詠懷詩》等文獻。
《出處殊塗》是指同一個事物或出自同一出處的東西,經過不同的修飾或加工後,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或特征。
《出處殊塗》這個詞共有3個字,可以分解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出處殊塗》一詞是源自于中國的諺語,原文是“兒女是自己的,出嫁聽公婆。”後來引申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環境或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
繁體字是「出處殊塗」。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和現在有所不同。而《出處殊塗》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出所殊塗」。
1. 這座古城的建築風格經過文化大革命後的改造,出處殊塗,煥發出勃勃生機。
2. 在不同地區的方言中,同一個字的讀音出處殊塗。
3. 同樣的食材,經過不同的料理方式,味道就會出處殊塗。
組詞:出口殊塗、異曲同工。
近義詞:異曲同工、被妖怪同化。
反義詞:出自一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