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飭誡 ”。教誨告誡。 宋 曾鞏 《請改官制前預令諸司次比整齊架閣版籍等事劄子》:“或吏屬因循,或簿書緣絶,其於督察漏略,檢防散逸彌綸之體,不可不早有飭戒。” 明 張一桂 稚圭甫 《重刻<顔氏家訓>序》:“于是為之親者,恐恐然慮教勑之亡素,其後人或納於邪也,始丁寧飭誡,而《家訓》所由作矣。”
饬戒,漢語複合詞,由“饬”與“戒”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整饬告誡”,強調通過整頓、規範以達到警示或教化的目的。具體解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饬”本義為整頓、修治,《說文解字》釋為“緻堅也”,後引申為命令、告誡;“戒”指警戒、防備,如《論語·季氏》中“戒之在得”。二者結合後,“饬戒”既包含行為層面的整肅,又包含言語層面的規勸,多用于正式文告或權威語境中。例如《尚書·呂刑》中“饬戒百官”,即指對官員群體的訓導與約束。
二、曆史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代政令文書及經典文獻。如《後漢書·孝安帝紀》載“遣使持節饬戒郡國”,指朝廷派遣使者以正式儀式告誡地方政權。此類用法體現“饬戒”的雙重特性:既有制度性整頓,又含道德性勸誡。
三、現代語境
當代漢語中,“饬戒”多用于學術研究或仿古文體,例如法律文本中“饬戒條款”指通過規範條文實現警示作用。在語用層面,其權威性色彩仍被保留,常用于強調規則與道德的雙重約束力。
“饬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語構成
基本釋義
指對他人的教誨與告誡,通常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紀律或道德約束,要求遵守規則、避免過失。例如:老師對學生進行課堂紀律的饬戒,軍官對士兵強調軍紀等。
應用場景
同源詞與延伸
總結來看,“饬戒”融合了“規範”與“警示”雙重内涵,多用于正式或權威語境中,旨在維護秩序與道德準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古代文獻或權威詞典。
嬖僮長魚殚绌亶時到位跺擡訪泊蜚螭臯稽臯魚豪門橫飲鴻鴻沍凍護欄護視幾硯鵕雞窭數開路先鋒刻畫無鹽罹難領答鸾枝靡盬鳴鳴艣謀事牛頓第三定律拟肘嘔煦盆成飄漾批抹平看樯橹錢郎千人所指晴美羣蟻附膻散輩三賢鳝更攝選石絨私春隨幫唱影碎務溯水行舟貪盜特加鐵硯磨穿亭決透骨草完稅輼涼烏紗帽鮮薄缃圖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