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疾的意思、遲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疾的解釋

亦作“遟疾”。1.或快或慢;快慢。《尉缭子·勒卒令》:“其舉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緻有遲疾而不遲疾,是三者,戰之累也。”《後漢書·律曆志中》:“月行當有遟疾,不必在牽牛、東井、婁、角之閒。” 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夫沿 河 而下,苟不止,雖有遲疾,必至於海。” 明 唐順之 《與萬思節主事書》:“豈所謂曆理者七政盈縮遲疾之所以然?”

(2).猶早晚。《三國志平話》卷上:“外有 曹相 、 劉備 兩軍勢甚,兼 沂 泗 兩河浸 下邳 ,糧食闕少,遲疾困破 下邳 ,衆人皆死。”《三國志平話》卷中:“ 玄德 曰:‘ 關 張 兄弟并衆官,準備衣甲,遲疾早晚, 曹公 兵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遲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速度的快慢

指動作、事物發展或時間流逝的快慢程度。

例:《漢語大詞典》釋為“慢和快;緩慢或迅速”,如《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載:“或遲疾,或停騰,恰似狂風動地來。”

來源:漢典網(收錄《漢語大詞典》釋義)

二、中醫脈象術語:脈搏的緩急

在傳統醫學中特指脈搏跳動的速率。

例: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遲”為脈緩,“疾”為脈急,二者對舉表示脈象變化,如《傷寒論》中“脈遲為寒,脈疾為熱”。

來源:國學大師網(綜合《中醫大辭典》及古籍用例)

三、文學引申義:時間的早晚或長短

常見于古典詩文,表達時間流逝的抽象概念。

例:白居易《歎發落》詩雲:“遲疾不由人,何必弄空虛。”此處喻指生命長短非人力可控。

來源:《全唐詩》數據庫(中華書局整理版)

四、方言保留用法:拖延耽擱

部分方言區(如晉語)仍保留“遲疾”表“耽擱”的口語用法。

例:《山西方言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為“因行動慢而誤事”。

來源: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方言志叢書》


綜合權威參考依據: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
  3. 《中醫名詞術語精華辭典》(李經緯主編,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4. 《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山西方言重點研究叢書》(侯精一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

注:以上來源鍊接可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http://www.nlc.cn)或專業辭書出版社官網驗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遲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速度的快慢
    指事物運動或變化的快慢節奏,常見于古代軍事或天文學語境。例如《尉缭子·勒卒令》提到“緻有遲疾而不遲疾”,強調戰争中行動節奏的重要性;《後漢書·律曆志》則用“月行當有遟疾”描述月亮運行速度的變化。

  2. 時間的早晚
    表示事件發生的時間或遲早,如《三國志平話》中“遲疾早晚,曹公兵至”,指對曹軍抵達時間的預測。

二、語境延伸

三、詞源與結構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近義詞分析,可參考-3的原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讀不厭報施畢羅骖骖第卻杜門自守放定放轶泛泆非法匪類肥潤風詩溝渎裹肚呵硯甲馬營矯絜玑琲鲫瓜兒禁斷金蝦蟆決壅爵踴俊逸控咽寬宏大量困睡絡子料次臨界麗碩立象馬具馬尾藻面如凝脂苗狩牧犬南山鐵案難問凝塵片雨品子欠負三筆六詩飒瑟賞進沙線慎察設賞市次食蓋讨責痛痛切切文昌省穩慎夏蠶香消玉殒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