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擺撥的意思、擺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擺撥的解釋

(1).撇開;擺脫。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我今故與 林公 來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耶?” 宋 陸遊 《曉登千峰榭》詩:“隻道文書無了日,也能擺撥上層臺。” 明 高明 《琵琶記·祝發買葬》:“萬苦千辛難擺撥,力盡心窮,兩淚空流血。”

(2).處置,安排。《二刻拍案驚奇》卷七:“ 呂使君 與 董孺人 ……商量已定,也都是 呂使君 擺撥。”

(3).猶掙紮。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孝廉怒,搏其頰,欲縛捶之。撐住擺撥間,同舍聞聲皆來助捉,忽一脫手,已琤然破窗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擺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個義項,其解釋和用例綜合了多個權威文獻來源:

  1. 撇開;擺脫
    該義項強調主動舍棄或脫離某事物。例如南朝宋劉義慶《世言新語·政事》中提到:“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意為希望對方放下日常事務,轉而探讨玄理。宋代陸遊《曉登千峰榭》詩中也用“擺撥”表達擺脫文書煩擾的意境:“文書無了日,也能擺撥上層臺”。

  2. 處置;安排
    此含義側重對事務的處理與規劃。明代高明《琵琶記·五娘吃糠》中“萬苦千辛難擺撥”體現了對困境的應對,而《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則用“呂使君擺撥”描述對事務的具體安排。

  3. 掙紮
    此義項多用于描述肢體或精神上的奮力抵抗。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撐住擺撥間”生動刻畫了與人搏鬥時的掙紮場景。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擺撥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多重含義。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和白,其中扌代表手部,白代表顔色。擺撥的拆分筆畫為9畫。擺撥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沒有一個确定的出處。在繁體字中,擺撥的寫法是「擺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擺撥的字形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在金文中,擺撥的寫法為「擺」。在唐代的碑刻中,擺撥的寫法變為「擺」。在明代以後,擺撥的形狀逐漸與現代的「擺撥」相近。 下面是一些擺撥的例句: 1. 他一擺撥手,整個房間就變得整潔有序了。 2. 她的一擺撥腳,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 與擺撥相關的組詞有:擺弄、擺蕩、搖撥等。近義詞可以有:調動、搖動、擺動等。反義詞可以有:固定、穩定、安靜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