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的意思、八公山的詳細解釋
八公山的解釋
(1).在 安徽省 淮南市 西。相傳 漢 淮南王 劉安 曾與八公登此山,故名。 東晉 太元 八年(公元383年) 淝水 之戰, 謝玄 大敗 前秦 苻堅 兵, 堅 登 壽陽城 ,望 八公山 上草木,以為皆 晉 兵,即此。參閱《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2).在 安徽省 和縣 北。相傳有八位仙人下棋飲酒于此,故名。 宋 開禧 間更名 殺狐岡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十一·和州》。
詞語分解
- 八的解釋 八 ā 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筆畫數:; 部首:八; 筆順編號:
- 公山的解釋 複姓。 春秋 時 魯國 有 公山弗擾 。見《論語·陽貨》。
網絡擴展解釋
八公山是位于中國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境内的一座曆史文化名山,具有多重地理、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地理位置與自然特征
- 位置:八公山地處淮河南岸,主峰海拔241.2米,現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森林公園及4A級旅遊景區。
- 别稱:古稱“紫金山”“北山”,因山體富含紫金石(赤紫色帶金紋的礦石)而得名。
二、名稱由來
- 曆史典故: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在此招納門客,其中左吳、李尚等八位賢士(合稱“八公”)常于山中講學論道,山因此得名。
- 其他傳說:另有民間傳說提及八位仙人曾在此飲酒對弈,但此說法多見于和縣北部的另一處同名山體,非淮南八公山。
三、重要曆史事件
- 淝水之戰:東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與晉軍交戰時,誤将八公山上的草木視為晉兵,留下“草木皆兵”的典故。
四、文化與旅遊價值
- 文化意義:是豆腐的發源地,相傳劉安在此煉丹時偶然發明豆腐。
- 景點:包含淮南王宮、白塔寺、忘情谷等景點,兼具自然風光與人文遺迹。
五、其他說明
需注意安徽省和縣另有一處同名山體(傳為八仙飲酒處),但淮南八公山因曆史事件和文化積澱更具知名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景點詳情或曆史文獻,可參考《資治通鑒》《水經注》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八公山是一個地名,指的是中國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的一座山。下面将詳細介紹八公山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八公山 [bā gōng shān],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 八:拆分部首為八字旁,筆畫數為二;
- 公:拆分部首為口字旁,筆畫數為四;
- 山:拆分部首為山字旁,筆畫數為三。
八公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據史書記載,當時山中有八座山峰,由于形狀和位置的特殊性,被稱為八公山。八峰在山形上以鼓狀、船狀、兵狀、馬狀、雙塔狀、竹葉狀、駱駝狀、雲狀諸多不同,各個山峰帶着青綠的林木,在風雲的交彙處,山色青翠,景色優美,因此得名。
在繁體中,八公山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也是“八公山”。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八公山的表達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因曆史時期的不同而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音讀仍然相同。例如,明代的寫法為“八功山”,清代的寫法為“叭功山”。
以下是一個例句:八公山是安徽省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每年吸引着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
與八公山相關的組詞有:八公山風景區、八公山公園、八公山茶、八公山綠茶等。
與八公山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裕安區、安徽山、六安山等。
與八公山意思相反的詞語并不常見,因為八公山是一個具體地名的詞語,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到八公山是指中國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的一座山,其來源于周朝時期的地理特征。八公山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八、公、山,繁體寫法為“八公山”。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八公山可能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例如“八功山”、“叭功山”等。八公山是安徽省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還有相關的組詞、近義詞,但較少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