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金銀一類物品的分量和成色。《白雪遺音·馬頭調·賣胭脂》:“叫了聲秀才,胭脂有好歹,哎喲,銀子論秤色,我的高紅,換你的細白。”
“秤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方言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秤色(chèng sè)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衡量、估計事物的好壞或輕重。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待事物的評判和判斷。
秤色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刀(刂)部,右邊是色(色)部。它總共有12個筆畫。
秤色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它的原意是用秤來衡量東西的重量和價值。後來逐漸發展成了用秤來比喻評價和判斷事物的好壞。
在繁體字中,秤色的寫法是「秤色」。
在古代漢字中,秤色的寫法與現在沒有太大的變化。它的結構和組合方式都基本相同。
1. 他善于秤色,所以做決策很準确。
2. 在選購商品時,我們需要懂得秤色,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1. 秤衡:指使用秤來檢驗重量的行為。
2. 色彩:指顔色、色澤。
3. 秤錘:可以用來稱重的工具,一端有檔鈎,一端有砝碼。
1. 衡量
2. 評估
3. 判斷
1. 盲目
2. 主觀
3. 沒有衡量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