赪壤的意思、赪壤的詳細解釋
赪壤的解釋
亦作“頳壤”。紅土。古代用以塗飾牆壁。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製磁石以禦衝,糊赬壤以飛文。” 唐 李商隱 《覽古》詩:“空糊頳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詞語分解
- 赪的解釋 赪 (赬) ē 紅色:赪面(臉紅)。赪顔(臉紅)。 筆畫數:; 部首:赤; 筆順編號:
- 壤的解釋 壤 ǎ 松軟的土,可耕之地:土壤。沃壤。壤土。 地,與“天”相對:霄壤。天壤之别。 地區,區域:壤界。接壤。窮鄉僻壤。 古同“攘”,紛亂。 古同“穰”,五谷豐收。 霄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赪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chēng rǎng,指紅土。古代常用紅土塗飾牆壁或用于建築裝飾。
2. 字義分解
- 赪(chēng):本義為紅色,如“赪霞”指紅色雲霞。
- 壤(rǎng):指土壤、泥土,引申為土地或地域。
組合後特指顔色呈紅色的土壤。
3. 古代用途
紅土因色彩鮮明且易獲取,常用于建築或工藝中,如《覽古》詩句“空糊赪壤真何益”,描述用紅土塗抹牆壁卻無實際功用的場景,暗喻徒勞之舉。
4. 文學引用
唐代李商隱在《覽古》中以此詞表達對曆史興衰的感慨,側面反映“赪壤”在古代社會中的實際應用和文化意象。
注意: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參考《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文獻,或考古資料中關于紅土用途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赪壤(chì rǎng)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是關于赪壤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赪: 部首赤(chì),總筆畫為7;
- 壤: 部首土(tǔ),總筆畫為12。
來源:
赪壤的來源比較特殊,它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詩經》中的《大雅·赪其皞》一詩中。赪壤在這裡指的是紅土地,後來逐漸被廣泛用來形容中國南方的紅色土壤。
繁體:
赪壤的繁體字為「赬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赪壤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例如在楷書中,赪的上方有一點(稱為捺),而壤的右邊有一個封頭形狀的結構。
例句:
1. 這片赪壤豐富肥沃,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
2. 在春天,田野裡的赪壤色澤鮮豔,非常漂亮。
組詞:
赪壤可以與其他詞組成多個詞語,例如赪壤高粱、赪壤地帶、赪壤山區等。
近義詞:
紅土、紅壤。
反義詞:
黑土、黃土。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